长期施肥对红壤不同有机碳库及其周转速率的影响

被引:36
作者
王雪芬 [1 ,2 ]
胡锋 [1 ]
彭新华 [2 ]
周虎 [2 ]
余喜初 [3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3] 江西省红壤研究所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有机碳库; 周转率; 物理分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6 [土壤成分];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通过土壤有机质物理分组和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长期定位施肥对红壤不同有机碳库及其周转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衡施肥(NPK、2NPK)和施用有机肥(OM、NPKOM)显著提高玉米产量,降低产量年际变异系数,同时也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SOC)和活性有机碳(LOC)的含量。根据有机碳物理分组方法,将SOC分成五部分,其中,与矿物结合的有机碳占绝对优势,微团聚体中的粉黏粒(s+cmM)和大团聚体中的粉黏粒(s+cM)分别占SOC的31%~53%和28%~38%,其次为微团聚体间的细颗粒有机质(fPOM)和微团聚体中的细颗粒有机质(iPOMmM),分别占8%~15%和7%~21%,粗颗粒有机质(cPOM)仅占5%~12%。施有机肥(OM、NPKOM)显著提高了颗粒有机碳组分,包括cPOM、fPOM和iPOMmM组分碳的数量,但是对矿物结合态碳(s+cM、s+cmM)影响不明显。施无机肥对有机碳库组成(除s+cmM外)影响不显著。在有机肥处理中(OM、NPKOM)土壤有机碳周转速率最快,相应的半衰期最短,是CK处理的0.47倍~0.70倍,是无机肥处理的0.11倍~0.95倍。原土有机碳周转时间与LOC/SOC呈显著正相关(r=0.66*)。研究表明平衡施肥和有机肥能提高土壤地力,同时还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
引用
收藏
页码:954 / 96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长期施肥对红壤pH、作物产量及氮、磷、钾养分吸收的影响 [J].
蔡泽江 ;
孙楠 ;
王伯仁 ;
徐明岗 ;
黄晶 ;
张会民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17 (01) :71-78
[2]   Changes in cropland topsoil organic carbon with different fertilizations under long-term agro-ecosystem experiments across mainland China [J].
Wang ChengJi ;
Pan GenXing ;
Tian YouGuo ;
Li LianQing ;
Zhang XuHui ;
Han XiaoJun .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2010, 53 (07) :858-867
[3]   长期施肥对红壤旱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和酶活性的影响 [J].
张继光 ;
秦江涛 ;
要文倩 ;
周睿 ;
张斌 .
土壤, 2010, 42 (03) :364-371
[4]   长期定位施肥对耕地土壤物理性状与玉米产量的影响 [J].
王锋有 ;
董旭 .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08, (02) :19-21
[5]   不同施肥处理对旱地红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J].
徐江兵 ;
李成亮 ;
何园球 ;
王艳玲 ;
刘晓利 .
土壤学报, 2007, (04) :675-682
[6]   红壤性水稻土施肥的产量效应及与气候、地力的关系 [J].
黄欠如 ;
胡锋 ;
李辉信 ;
赖涛 ;
袁颖红 .
土壤学报, 2006, (06) :926-933
[7]   长期不同施肥下红壤活性有机质与碳库管理指数变化 [J].
徐明岗 ;
于荣 ;
王伯仁 .
土壤学报, 2006, (05) :723-729
[8]   长期施肥对黄土丘陵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J].
王改兰 ;
段建南 ;
贾宁凤 ;
廖建平 .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04) :82-85+89
[9]   长期施肥对我国典型土壤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J].
徐明岗 ;
于荣 ;
孙小凤 ;
刘骅 ;
王伯仁 ;
李菊梅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04) :459-465
[10]   基于长期定位试验的变性土养分持续供给能力和作物响应研究 [J].
詹其厚 ;
陈杰 .
土壤学报, 2006, (01) :12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