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河口湿地芦苇和互花米草生物量季节动态研究

被引:54
作者
张林海
曾从盛
仝川
机构
[1]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福建师范大学亚热带湿地研究中心
关键词
芦苇; 互花米草; 生物量; 闽江河口湿地;
D O I
10.19687/j.cnki.1673-7105.2008.02.004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通过对闽江河口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群落特征和生物量的调查,结果表明:2种植物株高和密度呈显著负相关.芦苇地上部各构件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夏季,其值为1 524.8±78.85 g.m-2;互花米草最大值出现在秋季,其值为3 037.2±248.78 g.m-2.互花米草地上生物量显著大于芦苇(P<0.05),但立枯量无显著差异(P>0.05).2种植物地下生物量均为0~15 cm>15~30 cm>30~60 cm;芦苇夏季各层生物量极显著大于其他季节(P<0.05),互花米草地下各层生物量在冬季达到最大,生长季节逐渐下降,夏季最小.芦苇和互花米草总生物量积累动态呈典型的单峰值曲线,总生物量互花米草高于芦苇,但二者差异不显著.随着入侵时间推移,互花米草总生物量还要持续增长.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芦苇湿地对氮磷污染物质的净化效应及其价值初步估算——以苏北盐城海岸带芦苇湿地为例 [J].
欧维新 ;
高建华 ;
杨桂山 .
海洋通报, 2006, (05) :90-96
[2]   崇明东滩湿地植被演替过程中生物量与氮含量的时空变化 [J].
闫芊 ;
何文珊 ;
陆健健 .
生态学杂志, 2006, (09) :1019-1023
[3]   盘锦湿地芦苇群落生物量动态特征研究 [J].
贾庆宇 ;
周莉 ;
谢艳兵 ;
周广胜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 (04) :25-29
[4]   闽江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J].
周亮进 ;
涂燕玉 ;
宋永昌 .
生态科学, 2006, (04) :330-334+338
[5]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芦苇种群生产与分配的季节动态 [J].
张友民 ;
杨允菲 ;
王立军 .
中国草地学报, 2006, (04) :1-5
[6]   苏北潮滩湿地植被对沉积物N、P含量的影响 [J].
高建华 ;
杨桂山 ;
欧维新 .
地理科学, 2006, (02) :2224-2230
[7]   互花米草与海三棱藨草的生长特征和相对竞争能力 [J].
陈中义 ;
李博 ;
陈家宽 .
生物多样性, 2005, (02) :130-136
[8]   闽江河口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 [J].
刘剑秋 ;
曾从盛 ;
陈宁 ;
许友勤 ;
唐兆和 .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05, (01) :27-30
[9]   芦苇的起源、扩张与衰退 [J].
刘金文 ;
沙伟 .
贵州科学, 2004, (02) :65-68+82
[10]   互花米草海滩生态系统及其综合效益——以江浙沿海为例 [J].
李加林 .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4, (01) :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