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2 条
闽江河口湿地芦苇和互花米草生物量季节动态研究
被引:54
作者:
张林海
曾从盛
仝川
机构:
[1]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福建师范大学亚热带湿地研究中心
来源:
关键词:
芦苇;
互花米草;
生物量;
闽江河口湿地;
D O I:
10.19687/j.cnki.1673-7105.2008.02.004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通过对闽江河口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群落特征和生物量的调查,结果表明:2种植物株高和密度呈显著负相关.芦苇地上部各构件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夏季,其值为1 524.8±78.85 g.m-2;互花米草最大值出现在秋季,其值为3 037.2±248.78 g.m-2.互花米草地上生物量显著大于芦苇(P<0.05),但立枯量无显著差异(P>0.05).2种植物地下生物量均为0~15 cm>15~30 cm>30~60 cm;芦苇夏季各层生物量极显著大于其他季节(P<0.05),互花米草地下各层生物量在冬季达到最大,生长季节逐渐下降,夏季最小.芦苇和互花米草总生物量积累动态呈典型的单峰值曲线,总生物量互花米草高于芦苇,但二者差异不显著.随着入侵时间推移,互花米草总生物量还要持续增长.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3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