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期的国际协同性与群体差异性:1960-2007

被引:7
作者
贺书锋
郭羽诞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中国经济周期; 国际协同性; 聚类分析;
D O I
10.13510/j.cnki.jit.2010.03.002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124.8 [经济波动];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1 ; 020105 ;
摘要
经济周期国际协同是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的重要经济现象。本文考察了1960-2007年间中国与27个主要贸易伙伴国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发展变化,发现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尤其与亚洲国家周期协同性在增强,而与发达国家周期协同性在减弱。协同性指标和Granger检验进一步证实中国与样本国经济周期协同性具有群体差异性特征,聚类分析可以把27个样本国划分为主动高协同亚洲国家、被动高协同发展中国家、中协同发达国家、低协同发达国家等四个特征明显的类别。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中美经济周期的协动性研究:基于多宏观经济指标的综合考察 [J].
彭斯达 ;
陈继勇 .
世界经济, 2009, 32 (02) :37-45
[2]   中国与世界经济波动的相关性研究 [J].
宋玉华 ;
方建春 .
财贸经济, 2007, (01) :104-110+129
[3]   中美经济周期的同步性及其传导机制分析 [J].
张兵 .
世界经济研究, 2006, (10) :31-38
[4]   东亚经济周期与次区域经济周期存在性检验 [J].
杜群阳 ;
宋玉华 .
国际贸易问题, 2005, (08) :47-51
[5]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分析:滤波方法的应用 [J].
陈昆亭 ;
周炎 ;
龚六堂 .
世界经济, 2004, (10) :47-56+80
[6]   论东亚地区经济周期的同期性与非同期性 [J].
薛敬孝 ;
张兵 .
南开经济研究, 2001, (04)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