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菲律宾海西部海域粘土沉积物的成因矿物学研究

被引:39
作者
石学法,陈丽蓉,李坤业
王宗良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 不详
关键词
粘土沉积,成因矿物学,物质来源,古气候,西菲律宾海;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1995.02.007
中图分类号
P736.3 [海底矿物与岩石];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应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能谱(EDS)分析技术对西菲律宾海盆西部3个柱状样(WP1、WP2和wP40)的粘土沉积组分、组合、形态和结构等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用成因矿物学的理论和思路分析了其沉积作用、物质来源、沉积环境以及古气候状况。结果表明,本区粘土矿物组合的基本特点或是蒙脱石含量高、伊利石含量低、绿泥石和高岭石的含量相近,据蒙脱石含量的不同可分为两类组合:(l)低蒙脱石含量组合-WP1孔,含火山物质较少(2)高蒙脱石含量组合-WP2和WP40孔,含火山物质较多;伊利石的“开形指数”(N_s)比较小,表明其对称程度高,反映来源区气候比较寒冷;蒙脱石以Ca-蒙脱石为主,Na-蒙脱石含量极少,Ca-蒙脱石又分为Fe-蒙脱石和AL-蒙脱石,前者系海底火山岩的蚀变产物,后者来自大陆;粘土沉积中非粘土矿物有石英、斜长石、方解石、生物碳酸盐、斜发沸石、钾长石、石膏和角闪石等,其中碎屑方解石和石膏来自于比较寒冷的陆地。种种证据表明,本区粘土沉积物有三种来源:陆源、海底火山源和生物源,陆源物质一部分来自邻近的菲律宾岛屿,一部分来自中国大陆;大部分物质沉积于气候比较寒冷的时期;粘土矿物组合的纵向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72
页数:12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