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干姜与附子配伍减毒的物质基础与作用环节研究进展

被引:42
作者
陈长勋
徐姗珺
机构
[1] 上海中医药大学药理教研室
关键词
甘草; 干姜; 附子; 减毒机理; 配伍;
D O I
10.19378/j.issn.1003-9783.2006.06.024
中图分类号
R289 [方剂学];
学科分类号
100504 ;
摘要
甘草有降低附子毒性作用。与附子共煎时其所含甘草酸及甘草次酸并无减少乌头碱溶出的作用。甘草解毒机理是其所含甘草酸及甘草次酸可能与乌头类生物碱结合,延缓或减少毒性物质的吸收,甘草酸在胃肠道转化为甘草次酸而被机体吸收,吸收后的甘草次酸在体内有较强的抗乌头碱所致心律失常的作用。甘草所含黄酮类化合物可能在煎液中与乌头类生物碱发生结合沉淀,减少有毒生物碱的吸收;甘草黄酮在体内也可发挥拮抗乌头碱所致心律失常作用。甘草酸水解产物葡萄糖醛酸与乌头碱结合,减少有毒生物碱吸收或在体内与乌头碱结合加速其排泄而发挥解毒作用的可能性存在,但此减毒作用并非主要作用。干姜降低附子毒性作用确切可靠。在与附子共煎环节,干姜的石油醚提取物和氯仿提取物能减少煎液中乌头碱含量,并减少其生物毒性。乙酸乙酯提取物并不减少煎液中乌头碱的溶出,但却能在体内发挥拮抗乌头碱心脏毒性作用;水溶性组分能增加附子中乌头碱类的溶出,并增强附子的毒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72 / 47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干姜与附子配伍减毒的物质基础探讨 [J].
徐姗珺 ;
陈长勋 ;
高建平 .
时珍国医国药, 2006, (04) :518-520
[2]   甘草与附子配伍减毒的有效成分及作用环节研究 [J].
徐姗珺 ;
陈长勋 ;
高建平 .
中成药, 2006, (04) :526-530
[3]   附子与干姜配伍前后乌头碱煎出量测定 [J].
黄齐慧 ;
成明建 ;
宋文霞 .
黑龙江医药, 2004, (05) :326-327
[4]   甘草次酸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实验研究 [J].
谢世荣 ;
黄彩云 ;
黄胜英 ;
孙长滨 ;
于增国 ;
赵洁 .
医药导报, 2004, (03) :140-142
[5]   HPLC测“半蒌贝蔹芨攻乌”中乌头与其它诸药合煎前后次乌头碱的含量变化 [J].
翁小刚 ;
聂淑琴 ;
黄璐琦 .
中国药学杂志, 2004, (01) :57-59
[6]   参附注射液中附子成分分析 [J].
续海训 ;
徐康雅 .
中医杂志, 2003, (09) :677-677
[7]   附子甘草配伍减毒增效机理探析 [J].
杨明 ;
刘小彬 ;
黄庆德 .
时珍国医国药, 2003, (04) :197-198
[8]   四逆汤中附子甘草配伍规律研究 [J].
陈建萍 ;
谭炳炎 ;
吴伟康 ;
张敏生 ;
李礼娟 ;
韩超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1, (03) :16-17
[9]   341制附子的质量与药理学研究 [J].
张志军 .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99, (05) :12-15
[10]   甘草黄酮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J].
谢世荣,黄彩云,杨静娴,黄胜英 .
基础医学与临床, 1998, (02) :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