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运动疲劳机理的再认识

被引:73
作者
冯炜权
机构
[1]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
关键词
运动疲劳机理; 肌肉疲劳链; 突变理论; 神经、内分泌、免疫和代谢调节网络; 运动类型与疲劳;
D O I
10.19582/j.cnki.11-3785/g8.2003.04.001
中图分类号
G804.7 [运动生物化学];
学科分类号
040302 ;
摘要
疲劳问题的研究常追溯到一百多年前,但对运动疲劳的系统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80年代。在运动疲劳机理方面先后提出了:1)外周疲劳—肌肉疲劳链;2)收缩和电传导疲劳间关系—突变理论;3)运动类型与疲劳;4)运动疲劳与神经—内分泌—免疫和代谢调节网络。简要介绍这几种理论,以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433 / 437+443 +44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机体论原理与运动性疲劳研究 [J].
郑松波 ;
吴纪饶 ;
邹瑜 .
湖北体育科技, 2002, (02) :170-172+176
[2]   运动应激与睾酮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J].
武桂新 ;
谢敏豪 ;
冯炜权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1, (03) :342-346
[3]   运动性低血睾酮及补肾中药对大鼠能量代谢某些指标的影响 [J].
徐晓阳 ;
冯炜权 ;
曹建民 ;
冯美云 ;
谢敏豪 .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0, (03) :282-284+290
[4]   大鼠运动性低血睾酮与肾阳虚模型骨骼肌α-actin基因表达的比较研究 [J].
徐晓阳 ;
冯炜权 ;
冯美云 ;
曹建民 ;
谢敏豪 .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0, (02) :142-144
[5]   血睾酮与运动 [J].
谢敏豪 ;
冯炜权 ;
杨天乐 ;
方子龙 .
体育科学, 1999, (02) :80-83
[6]   补肾中药对大鼠运动性低血睾酮的调整作用 [J].
钱风雷,曾凡辉 .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1998, (04) :320-322
[7]   利用中医手段消除疲劳,恢复竞技能力 [J].
张世明 .
中国科技信息, 1997, (19) :30-30
[8]   理气活血中药对运动训练小鼠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 [J].
张爱芳 ;
冯炜权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96, (04) :27-33
[9]   补肾药对训练者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J].
谢敏豪 ;
方子龙 ;
万劲 ;
邓静 ;
高峡 ;
杨天乐 ;
杨则宜 ;
冯炜权 .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1996, (01) :12-17
[10]   补脾活血中药对小鼠运动时物质代谢机能的影响 [J].
曹建民 ;
冯炜权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95, (01) :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