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意象:一种典型的艺术化物象——对中国武术艺术理论的初探

被引:29
作者
吴松
王岗
张君贤
机构
[1]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关键词
武术; 意象; 艺术; 物象;
D O I
10.16469/j.css.2012.05.011
中图分类号
G852 [中国武术];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以"武术意象"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美学和现代艺术学的理论对"武术意象"展开了分析与讨论。研究认为:1)"武术意象"所指向的是经由拳家们所创造出的各种武术技术、技法的形象,是建立在再现"物的模样"基础上的"物的形象"的表现,即是以现实中存在着的打斗、搏斗技能作为素材,对其进行特殊地加工和改造而得到的另外一种表现方式。2)"武术意象"是被武术拳家们外化和物化了的意识客体,它以"意"为主导,以"象"为基础,在"象中有意"、"意中有象"的意象交融中,成为了一种艺术化的意识客体。3)从审美学的视角来看,"武术意象"这一艺术化的形象是他们对武术这一审美客体进行审美活动的开端,是他们获得审美体验的本原,更是承载了武术拳家们内心世界中主观之"意"的艺术化了的"物象"。4)从艺术学的视角来看,"武术意象"以艺术本体的形式出现在武术之中,这使得武术最终在技术的表现形态上形成且具备了鲜明的艺术属性,它是一种典型的艺术化物象。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论“意象”的“表现”思维向度 [J].
邓国军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18 (02) :83-90
[2]   “意象”的美学价值 [J].
李高杰 .
名作欣赏, 2007, (16) :126-130
[3]   论中国古典意象的美学意蕴 [J].
赵国乾 .
东岳论丛, 2005, (06) :119-123
[4]   释“意象”(上)——中国诗学的生命形态论 [J].
陈伯海 .
社会科学, 2005, (09) :163-169
[5]   戏曲意象浅论 [J].
任畅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3) :158-159
[6]   “意象”三题 [J].
曹桂生 .
文艺研究, 2004, (03) :164-167
[7]   汉字的表现方式与意象思维 [J].
王作新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 (03) :45-50
[8]   论中国武术美学特征 [J].
赵崇珍 ;
王景连 .
安徽体育科技, 1988, (04) :12-16
[9]   武术运动中的美及其表现形式 [J].
何禹 .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1983, (03) :13-19
[10]  
中国古代审美学.[M].吴登云; 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