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事和解的适用基准

被引:8
作者
向燕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刑事和解; 纠纷解决; 法律适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刑事和解实践的产生根源于司法机关对妥善解决纠纷的需要。纠纷解决也成为刑事和解获得其正当性的重要基础。但是,在司法实务中,对纠纷解决目标的过度追求,导致了办案机关不适当的施压行为,以及当事人偏好的方案大幅偏离法律规定等弊端。纠纷解决的单一目标不足以赋予刑事和解正当性。在大多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案件中,刑事和解还应将法律作为纠纷解决的重要基准,并据此补充完善刑事和解的程序规则。
引用
收藏
页码:143 / 15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论刑事和解与民间规范 [J].
谢晖 .
现代法学, 2011, 33 (02) :3-15
[2]   轻微犯罪刑事和解制度的实践运作——浙江省检察机关刑事和解改革实证分析 [J].
邓楚开 .
法治研究, 2011, (06) :94-100
[3]   轻伤害刑事和解案件高额赔偿现象的司法控制 [J].
肖延齐 ;
王庆东 .
中国检察官, 2010, (20) :16-18
[4]   公诉案件刑事和解实证研究 [J].
宋英辉 ;
郭云忠 ;
李哲 ;
罗海敏 ;
何挺 ;
向燕 ;
王贞会 ;
冯诏锋 .
法学研究, 2009, 31 (03) :3-22
[5]   2003~2007刑事二审 再审 申诉案件统计分析 [J].
胡云腾 ;
周海洋 .
法制资讯, 2008, (04) :22-27
[7]   刑事诉讼的私力合作模式——刑事和解在中国的兴起 [J].
陈瑞华 .
中国法学, 2006, (05) :15-30
[8]  
从哈贝马斯的哲学看现代性与现代法治[J]. 陈弘毅.清华法治论衡. 2002(00)
[9]  
刑事和解制度研究[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宋英辉,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