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方法论上的两种因果解释范式——涂尔干与韦伯思想的比较及其启示

被引:4
作者
孙龙
机构
[1]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北京
关键词
因果解释; 必然性; 或然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03 [社会学方法论];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作为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和最早自觉地研究社会学方法论问题的两位社会学大师 ,涂尔干与韦伯均强调因果解释在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并将探求因果解释的策略与途径规定为社会学方法论的一个核心论题。但是 ,他们对因果性的意义、原因与结果的对应关系以及作用形式的分析互不相同。比较涂尔干与韦伯在因果解释问题上的异同 ,对于把握社会学方法论的整体脉络 ,对于理解当前社会学界的有关方法论争议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6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对韦伯“理想类型”、帕森斯“模式变量”的比较研究 [J].
操学诚 .
青年研究, 1999, (03) :44-49
[2]   社会学者的方法意识和方法素养 [J].
风笑天 .
社会学研究, 1999, (02) :123-124
[4]   价值立场与社会学知识的客观性 [J].
侯钧生 .
社会学研究, 1995, (06) :7-12
[5]   “价值关联”与“价值中立”——评M·韦伯社会学的价值思想 [J].
侯钧生 .
社会学研究, 1995, (03) :1-7
[6]   近五年社会学方法研究述评 [J].
风笑天 .
社会学研究, 1995, (01) :2-12
[7]   论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研究方法 [J].
梁向阳 .
社会学研究, 1989, (01) :105-111
[8]  
社会科学方法论[M]. 华夏出版社 , [德]马克斯·韦伯, 1999
[9]  
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M]. 山东人民出版社 , 苏国勋编, 1996
[10]  
社会学方法论与马克思[M]. 人民出版社 , 景天魁,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