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霉素肾病肾小球硬化动物模型的研究

被引:51
作者
张丽芬
黄文政
朱小棣
王耀光
机构
[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内分泌科
[2]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
[3]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
[4]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 北京
[5] 天津
基金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阿霉素肾病; 肾小球硬化; 组织病理; 动物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32 [医用实验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1001 ;
摘要
目的:探讨肾小球硬化不同病理发展阶段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采用单侧肾切除并高低剂量阿霉素尾静脉注射法建立大鼠肾小球硬化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血尿生化和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8周时高低剂量阿霉素模型组均出现尿蛋白排出增加,血脂升高,肾功能下降;高剂量阿霉素注射组光镜下肾小球硬化达80 %以上,呈弥漫性,其中2 5 %~5 0 %呈球性硬化,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广泛融合或消失;肾小管病变严重,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颗粒变性、坏死甚至脱落入小管腔,可见大量蛋白管型;间质纤维化和大量炎细胞浸润;低剂量阿霉素注射组肾小球硬化呈局灶节段性分布,肾小球肥大,肾小囊扩张,约5 0 %肾小球有不同程度的硬化,球性硬化达10 %左右,间质可见明显纤维化和局灶性炎细胞。结论:阿霉素对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均有明显毒性损伤;高低剂量阿霉素注射组均为病变稳定的肾小球硬化模型,其中高剂量阿霉素注射组肾小球硬化模型为中晚期病理改变;低剂量阿霉素注射组为肾小球硬化早期病理改变。
引用
收藏
页码:195 / 19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及疗效标准专题讨论纪要 [J].
叶任高 ;
陈裕盛 ;
方敬爱 .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3, (06) :355-357
[2]   丹参对大鼠肾脏近曲小管超微结构保护机制的研究 [J].
孙艳萍 ;
陈金和 ;
陈贤钧 .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3, (03) :145-147
[3]   补肾活血泄浊汤治疗微小病变肾病的实验研究 [J].
张悦 ;
魏民 ;
王谦 ;
楚非 ;
严京 ;
李伯光 ;
贾旭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1, (09) :692-695
[4]   大鼠阿霉素肾病的病理学观察 [J].
许涛 ;
吕磊 ;
钱琛 ;
王迎新 .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1, (01) :43-45
[5]   细胞凋亡在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硬化过程中的意义 [J].
孙良忠 ;
岳智慧 ;
汤洁如 ;
陈述枚 ;
许韩师 ;
陶瑜 ;
关伟明 .
中华儿科杂志, 2000, (05) :27-29+83
[6]   丹参及生脉液对阿霉素所致大鼠肾小球硬化的实验性治疗作用 [J].
彭佑铭 ;
刘伏友 ;
罗季安 ;
刘瑞洪 .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 (04) :332-334
[7]   银杏叶片减轻大鼠肾小球硬化的实验研究 [J].
刘铜林 ;
徐钦儒 ;
王韵琴 ;
吴衡生 ;
匡裕玖 .
中华儿科杂志, 1998, (02) :28-30
[8]   阿霉素肾病模型研究进展 [J].
赵军宁 ;
谭永淑 ;
姚先莹 .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5, (01) :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