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丛洼地的坡地径流成分划分

被引:30
作者
姜光辉 [1 ]
陈坤琨 [2 ]
于奭 [2 ]
彭稳 [3 ]
机构
[1] 岩溶地质研究所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2] 桂林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3]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关键词
喀斯特; 落水洞; 地下水; 岩溶动力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33 [水文分析与计算];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峰丛洼地的石质坡地具有独特的包气带结构和产流模式,其表面岩石裸露,土壤薄且呈现斑块状分布,下部发育表层岩溶带。表层岩溶带的存在决定了石质坡地的产流模式。原本不透水的岩石表面成为"筛子",表层岩溶带和下部包气带之间的界面成为重要的产流界面,称之为表层岩溶带产流。石质坡地的径流是表层岩溶带产流、超渗产流、饱和产流的集合。由于岩溶动力系统的差异导致来自不同界面的径流的温度、pH、电导率、方解石溶解饱和指数(SIc)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也不同。利用径流的物理、化学曲线对石质坡地的径流进行初步的定性划分,将径流分为洪峰和基流。洪峰的上升段由超渗产流和饱和产流构成,退水过程以及基流则主要是由表层岩溶带径流提供。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1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我国南方表层岩溶带及其对岩溶水的调蓄功能 [J].
蒋忠诚 ;
王瑞江 ;
裴建国 ;
何师意 .
中国岩溶, 2001, (02) :24-28
[2]   集水区降雨径流晌应的环境同位素实验研究 [J].
顾慰祖 .
水科学进展, 1992, (04) :246-254
[3]   喀斯特峰丛洼地(谷地)流域产汇流特性分析 [J].
梁虹 ;
杨明德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 (01) :10-17
[5]  
岩溶动力学的理论与实践[M]. 科学出版社 , 袁道先, 2008
[6]  
水文学原理[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芮孝芳著, 2004
[7]  
中国岩溶动力系统[M]. 地质出版社 , 袁道先等著, 2002
[8]   论流域产流 [J].
于维忠 .
水利学报, 1985, (02) :1-11
[9]   表层岩溶带的岩溶动力学特征及其环境和资源意义 [J].
蒋忠诚 ;
袁道先 .
地球学报, 1999, (03) :302-308
[10]   中国南方表层岩溶带的特征及形成机理 [J].
蒋忠诚 .
热带地理, 1998, (04) :32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