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被引:40
作者
简新华
向琳
机构
[1]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商学院湖北武汉,湖北武汉
关键词
工业化; 工业化道路; 传统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新世纪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与西方发达国家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和中国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传统工业化道路不相同,是信息化带动、以集约型增长为主、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协调机械化与就业、力求产业结构优化、与城镇化适度同步、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外开放和政府导向、市场推动型的工业化道路。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论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J].
曹建海 ;
李海舰 .
中国工业经济, 2003, (01) :56-62
[2]   论我国传统工业化道路的经验与教训 [J].
吕政 ;
郭克莎 ;
张其仔 .
中国工业经济, 2003, (01) :48-55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江泽民[报告];.人民出版社.2002,
[4]  
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美)H.钱纳里(H.Chenery)等著;吴奇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5]  
中国工业化经济分析.[M].金碚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6]  
非农化及城镇化理论与实践.[M].辜胜阻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
[7]  
新发展经济学.[M].张培刚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
[8]  
结构变化与发展政策.[M].(美)钱纳里(Chenery;Hollis)著;朱东海;黄钟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