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丘基岩油藏形成的再分析

被引:4
作者
安作相
机构
[1] 石油工业出版社
关键词
基岩油气藏; 油气藏形成; 储集层—形成; 生油岩评价; 油气运移; 任丘油田;
D O I
10.19597/j.issn.1000-3754.1991.04.002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任丘基岩油藏主要在上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之中,其储集岩为藻白云岩经风化溶蚀形成,有溶洞层7层。生油岩是下第三系沙河街组第三段。原油生成后,在下第三系东营组沉积结束时开始运移,大量运移的时间大约在晚第三纪末,油藏最后形成并且定型是在第四纪,因此是比较晚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不整合对于油气运移聚集的重要性 [J].
潘钟祥 .
石油学报, 1983, (04) :1-10
[2]   原油中类异戊二烯烷烃的分布和演化 [J].
范善发 ;
姜善春 ;
徐芬芳 .
石油学报, 1981, (S1) :36-43
[3]   应用井径曲线研究任丘古潜山岩溶 [J].
余家仁 ;
李彦尊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81, (05) :33-39
[4]  
潜山油气藏.[M].华北石油勘探开发设计研究院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82,
[5]  
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M].范嗣昆;伍勤生编著;.科学出版社.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