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形构造研究进展

被引:23
作者
李岩峰 [1 ]
曲国胜 [1 ]
张进 [2 ]
机构
[1]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
[2]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弧形构造; 古地磁; 构造模拟; 沉积环境; 成因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从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研究方法的角度出发,综述了弧形构造的主要研究进展,探讨了其动力学机制和控制因素,介绍了中国境内典型的弧形山系的构造特征,结果表明:①依据弧形构造内部主要构造在平面上的展布特征及其与前缘的关系,可分为平行型、汇聚型、发散型、削截型和杂乱型等;②基于几何学—运动学特征的分类方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在研究中值得重视;③古地磁、应力—应变分析、构造模拟和沉积环境研究是其主要研究方法;④弧形构造形成的主控因素包括:盆地原型、前陆基底砥柱、大陆边界、走滑断裂、区域滑脱层、刚性块体楔入和多期构造叠加等;⑤中国境内比较典型的弧形构造有青藏高原东北缘弧形构造、南天山弧、宿迁弧和雪峰山弧等,但对具体弧形构造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研究较弱。目前,弧形构造三维变形几何学、运动学研究及成因机制还比较薄弱,仍是现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引用
收藏
页码:708 / 71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帕米尔东北缘及塔里木盆地西北部弧形构造的扩展特征 [J].
沈军 ;
汪一鹏 ;
赵瑞斌 ;
陈杰 ;
曲国胜 .
地震地质, 2001, (03) :381-389
[2]   宁夏南部弧形推覆构造带特征及演化 [J].
李天斌 .
地质力学学报, 1999, (03) :22-27
[3]   论武都复合型斜叠弧形构造及其控矿作用 [J].
杜子图 ;
吴淦国 .
现代地质, 1998, (04) :77-81
[4]   雪峰山陆内造山带的构造特征与演化 [J].
丘元禧 ;
张渝昌 ;
马文璞 .
高校地质学报, 1998, (04) :73-84
[5]   帕米尔北缘弧形推覆构造带东段的基本特征与现代地震活动 [J].
陈杰 ;
曲国胜 ;
胡军 ;
冯先岳 .
地震地质, 1997, (04) :14-25
[6]   西秦岭陆内弧形造山带构造新认识 [J].
杜子图 ;
吴淦国 ;
杨恒书 ;
王义强 ;
赵彦庆 .
甘肃地质学报, 1997, (02) :69+71-73
[7]   徐州—宿州地区滑脱构造的形成机制 [J].
金维浚 ;
王桂梁 ;
周治安 .
中国区域地质, 1997, (03) :60-67
[8]   造山带弧形构造——西昆仑—帕米尔弧及其预测附视频 [J].
曲国胜 ;
Joseph ;
Canerot ;
王宗起 ;
赵民 .
地质科学, 1996, (04) :313-326
[9]   徐州-宿州地区平衡剖面研究 [J].
舒良树 ;
吴俊奇 ;
BrewerR.C. .
中国区域地质, 1996, (04) :87-92
[10]   湖南雪峰隆起区构造变形研究 [J].
贾宝华 .
中国区域地质, 1994, (01) :6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