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东段山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脆弱性分析

被引:43
作者
刘晶 [1 ]
刘学录 [1 ]
侯莉敏 [2 ]
机构
[1]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关键词
景观格局; 生态脆弱性; 祁连山;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12.05.002
中图分类号
P901 [景观学、区域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RS和GIS技术为主要手段,分析了祁连山东段地区1994-2008年的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脆弱性。结果表明:(1)与1994年相比,森林、草地、冰雪带、水域4种景观要素的面积分别减少了5.0%、2.0%、2.2%、2.0%,而灌木和裸地的面积则分别增加了6.8%、5.0%;灌木、草地、冰雪带和裸地景观要素的平均斑块面积分别增加了49.0%、19.0%、1.1%、436.6%,森林和水域平均斑块面积分别减小了9.6%和4.1%。(2)森林、草地、冰雪带、水域4种景观要素的平均最邻近距离增加,聚集度降低,各景观要素内部斑块之间聚集度减小。灌木与森林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邻接长度增加了3 867 km,裸地与其他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邻接长度增加了5 589 km,嵌缀在其他各种景观要素中的裸地小斑块逐渐融合成大斑块。(3)景观类型脆弱度指数与破碎度指数之间显著正相关,分维数倒数、分离度指数和沙化敏感性指数与景观类型脆弱度指数呈弱度正相关。祁连山东段地区森林和草地退化,面积萎缩、水域干涸,裸地面积增加,各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趋于简单,景观破碎化增加。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景观破碎化是祁连山东段地区景观格局和景观脆弱性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795 / 80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基于RS的东祁连山地景观生态安全度分析 [J].
侯艳丽 ;
刘学录 ;
马俊 .
湖南农业科学, 2011, (03) :77-80
[2]   黑河源区景观格局空间变化分析 [J].
胡冰殊 ;
曹广超 ;
马燕飞 .
价值工程, 2011, 30 (02) :3-4
[3]   山地-绿洲-荒漠的系统耦合是祁连山水资源保护的关键措施 [J].
任继周 ;
侯扶江 .
草业科学, 2010, (02) :4-7
[4]   基于景观结构的渭河下游河流沿线区域生态风险分析 [J].
李谢辉 ;
谭灵芝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9, 28 (06) :100-105
[5]   分水后黑河干流中游地区景观动态变化及驱动力 [J].
李传哲 ;
于福亮 ;
刘佳 .
生态学报, 2009, 29 (11) :5832-5842
[6]   祁连山南坡植被景观格局及其破碎化 [J].
汤萃文 ;
张海风 ;
陈银萍 ;
姚雪玲 ;
王丽娟 ;
肖笃宁 .
生态学杂志, 2009, 28 (11) :2305-2310
[7]   北京郊区生态安全动态评价与分析 [J].
万利 ;
陈佑启 ;
谭靖 ;
张洁瑕 .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2) :238-244
[8]   基于景观结构和空间统计学的区域生态风险分析 [J].
谢花林 .
生态学报, 2008, (10) :5020-5026
[9]   基于景观格局的海岛开发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J].
王常颖 ;
张杰 ;
辛红梅 ;
付军 .
生态学报, 2008, (06) :2811-2817
[10]   基于GIS的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动态分析 [J].
王宏伟 ;
张小雷 ;
乔木 ;
缪燕江 .
干旱区地理, 2008, (02) :21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