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相互促进:理论逻辑、战略重点与政策取向

被引:31
作者
李震 [1 ]
昌忠泽 [2 ]
戴伟 [1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2]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
关键词
双循环; 相互促进; 理论逻辑; 创新; 政策取向;
D O I
10.19626/j.cnki.cn31-1163/f.2021.04.002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构建新发展格局将贯穿于未来中国中长期国民经济发展谋篇布局之中,最终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畅通和相互促进。本文系统梳理了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理论基础,以改革开放以来双循环互动的历史进程为脉络,基于重大历史节点分三个时段从实践上总结了双循环从联动发展到非均衡非协调发展的演变,提出创新是联通内外良性循环的途径,改变国际大循环发展战略主导下,中国作为世界生产和组装中心,发达国家作为研发设计、金融中心的传统双循环格局的"金钥匙",是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战略重点。进一步探析了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内在深层演进逻辑,并据此提出数点政策取向,具体包括: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国内跨国公司、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降低流通成本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J].
刘瑞 ;
戴伟 ;
李震 .
上海经济研究, 2021, (02) :25-35
[2]   “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不宜设定制造业占比指标 [J].
赵伟 .
探索与争鸣, 2021, (01) :60-68+178
[3]   关于新发展格局战略思想的几点认识 [J].
邱海平 .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01) :14-16
[4]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基于政治经济学的分析 [J].
鲁保林 ;
王朝科 .
经济学家, 2021, (01) :15-23
[5]   从《资本论》到新时代:马克思空间生产理论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研究 [J].
胡博成 ;
朱忆天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7 (02) :214-224
[6]   全球价值链嵌入、区域融合发展与制造业产业升级——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思考 [J].
赵蓉 ;
赵立祥 ;
苏映雪 .
南方经济, 2020, (10) :1-19
[7]   深化理解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J].
逄锦聚 .
经济学动态, 2020, (10) :3-11
[8]   内循环为主双循环互动的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代课题 [J].
杨承训 .
上海经济研究, 2020, (10) :24-28
[9]   “大变局”与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J].
余淼杰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2020, (06) :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