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海洋生产力的研究方法

被引:17
作者
倪建宇
姚旭莹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2]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杭州
[3] 杭州
关键词
标志物; 古生产力; 古海洋学; 研究方法;
D O I
10.16028/j.1009-2722.2004.03.005
中图分类号
P734.3 [海洋物理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702 ;
摘要
海洋的初级生产力控制了温室气体CO2在海洋和大气中的分配,进而影响着全球气候变迁,只有通过运用不同的生产力标志物才能探讨地质历史上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变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介绍了国内外在古海洋生产力研究领域内使用的主要方法和动态,并分别对生源物质累积率、底栖有孔虫标志物和地球化学标志物等研究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评述,指出在运用生产力标志物研究古生产力时应充分考虑不同标志物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9+2 +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南海ODP 1143站第四纪高分辨率的蛋白石记录及其古生产力意义 [J].
王汝建 ;
李建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3, (01) :74-77
[2]   气候演变中的冰和碳 [J].
汪品先 .
地学前缘, 2002, (01) :85-93
[3]   南海南部12Ma以来的蛋白石堆积速率与古生产力变化 [J].
李建如 ;
王汝建 ;
李保华 .
科学通报, 2002, (03) :235-237
[4]   南海南部17962柱状样生物硅沉积记录及其古海洋意义 [J].
贾国东 ;
翦知湣 ;
彭平安 ;
汪品先 ;
傅家谟 .
地球化学, 2000, (03) :293-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