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的多视角解释

被引:47
作者
胡潇
机构
[1]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意识形态; 精神生产; 阶级权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A811.6 [专题汇编];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意识形态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命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唯物史观的科学探索中,在对德国为代表的整个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批判中,始终将意识形态问题的唯物主义究诘作为与唯心主义斗争的焦点。他们基于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这一根本思想原则,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相互联系界说意识形态的反应机制和社会功能;从社会意识与社会主体互生成、互规定的关系界说意识形态的主体性机制和阶级属性;从社会意识的存在样式及其知行关系界说意识形态的认识特征和实践性品格。由此,构建了解释意识形态现象的三大向度,阐明了理解意识形态的思想原理和科学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4 / 20+220 +220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想象的马克思主义[M] (法) 阿隆 (Aron;R.) ;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2]  
意识形态与文化身份[M] ()乔治·拉伦(JorgeLarrain)著;戴从容译;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3]  
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M] (英)约翰·B.汤普森(JohnB.Thompson)著;高銛等译; 译林出版社 2005,
[4]  
图绘意识形态[M] [斯洛文]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Zizek);()泰奥德·阿多尔诺等原著;方杰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5]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M] (德)卡尔·曼海姆(KarlMannheim)著;黎鸣;李书崇译; 商务印书馆 2000,
[6]  
人文科学认识论[M] (瑞士)让·皮亚杰(JeanPiaget)著;郑文彬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9,
[7]  
心灵、自我与社会[M] (美)米德(Mead;GeorgeH.)著;赵月瑟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2,
[8]  
拿破仑书信文件集[M] 王养冲;陈崇武选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 人民出版社 1972,
[1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