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藏全空间磁学、地球化学与矿物学结构及意义——检验“烟筒效应”的形成机理

被引:8
作者
刘庆生
李海侠
王芳
田志
王艾红
陈龙生
张双喜
夏响华
程同锦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系
[2]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
[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探研究所
[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探研究所 湖北武汉
[5] 湖北武汉
[6] 香港
[7] 安徽合肥
关键词
烃蚀变作用; 次生磁性矿物; 岩石磁学; 地球化学; 矿物学; 油气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位于松辽盆地南部某油气田边缘一个油气显示井的磁性测量结果表明 ,岩石具有明显的磁性变异结构特征 .以磁化率 (κ)为例 ,在低缓的背景磁性上主要呈现高强度与中等强度的 2类异常 :大于 40 0× 10 - 5为强磁性 ,10 0× 10 - 5~ 15 0× 10 - 5为中等强度磁性 .结合录井资料与地球化学分析解释可知 ,强磁性异常主要位于取样间隔的底部干层区 ,少数样品位于浅部油气显示层 ;中等强度异常主要位于 2 70 0m附近的油气显示层 .岩石磁性与地球化学成分对应分析表明 ,油气显示层岩石的C1 和C2 成分与磁化率 (κ)、饱和磁化强度 (Js)和饱和等温剩余磁化强度 (SIRM )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 ,与内禀矫顽力 (Hc)为逆相关 ,而干层岩石相关性不明显 .矿物成分分析显示 ,岩石中主要含铁矿物为磁铁矿、磁赤铁矿、赤铁矿、黄铁矿和菱铁矿 .其中磁赤铁矿主要分布在具有中等磁性强度的油气显示层 ,而高含量 (最高含量达12 .5 % )的磁铁矿主要位于底部干层 .磁赤铁矿与赤铁矿、黄铁矿及菱铁矿含量之间相关特征初步表明 ,自生磁赤铁矿可能主要来源于原地赤铁矿与黄铁矿 .推测油气显示层岩石中磁性偏软的磁赤铁矿属于烃蚀变的产物 ,为烃微渗漏效应 (或烟筒效应 )的全空间形成机理提供了新证据
引用
收藏
页码:637 / 64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非常规综合物化探方法寻找油气藏基础理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J].
刘庆生 ;
廖乔奇 ;
曲赞 ;
程同锦 ;
夏响华 .
地球科学, 1999, (06) :613-618
[2]   西藏羌塘盆地地表土壤的磁性、地球化学及矿物学特征与烃运移相互关系研究 [J].
刘庆生 ;
彭信海 .
地球科学, 1996, (02) :221-226
[3]  
微磁方法寻找油气藏的基本原理与应用[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刘庆生著, 1996
[4]  
岩石和矿物的物理性质[M]. 科学出版社[苏]多尔特曼(Дортман, 1985
[5]  
Magnetic and minera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arbon microseepage above oil/gas reservoirs of Tuoku region, northern Tarim Basin, China[J] . Qingsheng Liu,Shugen Liu,Zan Qu,Zhongxiang Xu,Weiguo Hou.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s . 1998 (2)
[6]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mechanism of “chimney effect” using principles of magnetism, geochemistry and mineralogy[J] . Qingsheng Liu,Tongjin Cheng,Shugen Liu.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1998 (9)
[7]  
Observed relation of soil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soil gas hydrocarbon analyses to subsurfac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2 Saunders D F,Burson K R,Thompson C K.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etroleum Geologists Bulletin . 1991
[8]  
Use of magnetic field aids oil search .2 Foote R S. Oil &Gas Journal .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