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籼粳交重组自交系群体穗部性状的相关和遗传分析

被引:11
作者
匡勇 [1 ,2 ]
罗丽华 [1 ]
周倩倩 [1 ]
何云丽 [1 ]
范锡麟 [1 ]
肖应辉 [1 ,3 ]
机构
[1]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2] 湖南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处
[3] 湖南作物种质创新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水稻; 穗部性状; 遗传模型; 相关分析; 重组自交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 [按米的粘性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利用由大穗籼稻品系1126与粳稻品种日本晴构建的包含216个株系(F7)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调查每穗总粒数、穗长、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的表型分布,对4个穗部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相关分析表明,除穗长与一次枝梗数以外,其余性状均呈1%显著水平的两两正相关,其中二次枝梗数对于增加每穗总粒数的作用最大。遗传分析表明,每穗总粒数遗传由2对具有重叠作用的主基因控制;穗长和一次枝梗数由2对加性主基因+多基因控制;二次枝梗由4对主基因(2对等效)+加性多基因控制。4个性状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超级杂交稻新组合两优1128超高产综合栽培技术 [J].
张天术 ;
张其茂 ;
彭顺光 ;
叶立涛 ;
苏德润 ;
邓小林 .
湖南农业科学, 2010, (16) :32-34
[2]   重组自交家系群体4对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方法的建立 [J].
王金社 ;
李海旺 ;
赵团结 ;
盖钧镒 .
作物学报, 2010, 36 (02) :191-201
[3]   中国超级稻育种研究的创新与发展 [J].
程式华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7, (05) :647-651
[4]   长江上游稻区超级杂交稻育种的思路与进展 [J].
郑家奎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7, (05) :719-725
[5]   华南型超级稻育种及其技术研究进展 [J].
谢华安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7, (05) :714-718
[6]   超级稻群体籽粒库容特征的初步研究 [J].
吴文革 ;
张洪程 ;
吴桂成 ;
翟超群 ;
钱银飞 ;
陈烨 ;
徐军 ;
戴其根 ;
许珂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02) :250-257
[7]   大穗型杂交水稻穗部性状及其影响 [J].
叶新福 ;
蒋家焕 ;
卢礼斌 ;
何琴 .
中国农学通报, 2004, (06) :120-122+139
[8]   水稻生态育种科学体系的构建和新进展——两源并举“超优势稻”的选育 [J].
黄耀祥 .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3, (02) :1-8
[9]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 [J].
袁隆平 .
杂交水稻, 1997, (06) :4-9
[10]   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研究 [J].
周开达 ;
汪旭东 ;
李仕贵 ;
李平 ;
黎汉云 ;
黄国寿 ;
刘太清 ;
沈茂松 .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05) :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