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方面的应用进展

被引:4
作者
王莹 [1 ]
王姝 [2 ]
刘盈盈 [1 ]
刘燕 [1 ]
向准 [1 ]
任春光 [1 ]
孙超 [2 ]
机构
[1] 贵州省生物研究所
[2] 黑龙江职业学院
关键词
生物技术; 药用植物; 次生代谢产物; 应用进展;
D O I
10.14051/j.cnki.xdyy.2016.11.008
中图分类号
S567 [药用作物];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综述了近年来生物技术在我国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方面的应用进展,包括植物组织、细胞培养产生次生代谢产物,发状根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植物细胞生物反应器在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物生产中的应用概况,并提出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1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药用植物次生代谢工程与中草药的生产 [J].
张永乐 ;
付桂芹 .
中国林副特产, 2005, (06) :69-70
[2]   长春花毛状根培养及抗癌生物碱产生的研究 [J].
孙敏 ;
曾建军 .
中国中药杂志, 2005, (10) :741-743+755
[3]   Ri T-DNA对盾叶薯蓣的遗传转化及薯蓣皂甙元产生的影响(英文) [J].
刘俊 ;
刘选明 ;
秦玉芝 ;
赵小英 ;
唐冬英 ;
赵李剑 .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5, (01) :59-64
[4]   21世纪生物医药的发展 [J].
周斌 .
中国药业, 2004, (06) :3-4
[5]   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的研究进展 [J].
周忠强 ;
梅兴国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1) :21-25
[6]   生物技术在传统药材中的应用前景 [J].
胡之璧 .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2, (01) :1-3
[7]   生物技术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J].
胡之璧 ;
刘涤 .
世界科学技术, 1999, (01) :23-26
[8]   添加剂和激素对印楝脱分化及印楝素含量的影响 [J].
雷光富 ;
朱西儒 ;
张云开 ;
张海保 ;
刘卫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1998, (01) :80-86
[9]   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生物反应器研制概况 [J].
邢建民 ;
查丽杭 ;
李佐虎 ;
刘大陆 ;
叶和春 ;
李国凤 .
生物工程进展, 1997, (05) :49-53+13
[10]   植物生物技术在传统药材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J].
刘涤 ;
胡之璧 .
生物工程进展, 1997, (01) :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