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耕稻-鸭复合系统减少甲烷排放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24
作者
甘德欣
黄璜
蒋廷杰
黄梅
机构
[1]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2]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3] 湖南农业大学科技处
[4] 长沙理工大学建筑系
关键词
免耕; 稻-鸭复合系统; 甲烷; 排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 [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免耕不养鸭和翻耕不养鸭稻田为参照,研究了免耕稻-鸭复合系统中甲烷排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以及稻-鸭复合系统中土壤氧化还原特性对甲烷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甲烷排放通量日变化与日气温变化基本趋于一致。在水稻分蘖盛期和孕穗期,免耕养鸭稻田甲烷排放通量明显低于免耕不养鸭和翻耕不养鸭稻田, 3者之间甲烷排放通量大小差异白天明显,夜间较小。在水稻分蘖盛期、孕穗期和齐穗期,免耕养鸭稻田水中溶解氧含量比免耕不养鸭和翻耕不养鸭稻田提高38. 4% 44. 7%。由于鸭子的活动,免耕养鸭稻田的氧化还原电位分别比免耕不养鸭和翻耕不养鸭稻田高11和18mV。而翻耕不养鸭稻田的还原物质总量分别是免耕养鸭稻田和免耕不养鸭稻田的4. 17~12. 34倍和3. 26~7. 02倍,其亚铁离子含量也明显高于后2者,表明翻耕使土壤还原程度增强,进而促进了稻田甲烷的排放。相关分析表明,免耕养鸭稻田氧化还原电位与还原物质总量、活性还原物质总量和亚铁离子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也与稻田甲烷排放通量呈负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免耕稻鸭复合系统生态学特性研究 Ⅰ.土壤物理性状及养分动态变化
    甘德欣
    黄璜
    黄梅
    向平安
    [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1) : 24 - 28
  • [2] 湿地稻-鸭复合系统的CH4排放规律
    黄璜
    杨志辉
    王华
    胡泽友
    陈仕贵
    陈灿
    [J]. 生态学报, 2003, (05) : 929 - 934
  • [3] 稻田甲烷排放的研究进展
    王玲
    魏朝富
    谢德体
    [J]. 土壤与环境, 2002, (02) : 158 - 162
  • [4] 稻-萍-鱼体系对稻田土壤环境的影响
    黄毅斌
    翁伯奇
    唐建阳
    刘中柱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1, (01) : 84 - 86
  • [5] 水稻品种及栽培措施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曹云英
    朱庆森
    郎有忠
    杨建昌
    王志琴
    薛大忠
    [J]. 江苏农业研究, 2000, (03) : 22 - 27
  • [6] 稻田种养模式生态效益研究
    王缨
    雷慰慈
    [J]. 生态学报, 2000, (02) : 311 - 316
  • [7] 土壤源CH4氧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与减排措施
    徐星凯
    周礼恺
    [J]. 生态农业研究, 1999, (02) : 20 - 24
  • [8] 稻鱼鸭复合生态经济效益的初步研究
    郑永华
    邓国彬
    卢光敏
    [J]. 应用生态学报, 1997, (04) : 431 - 434
  • [9] 减少农业甲烷排放的技术选择
    林而达
    [J]. 农村生态环境, 1993, (S1) : 9 - 12+58
  • [10] 稻田甲烷排放影响因子的研究进展
    上官行健
    王明星
    [J]. 中国农业气象, 1993, (04) : 48 -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