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叶大黄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22
作者
刘亚亚 [1 ]
陈垣 [2 ]
郭凤霞 [1 ,3 ]
石有太 [1 ]
李增轩 [1 ]
李惠梅 [4 ]
机构
[1] 甘肃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
[2]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3]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4] 天祝县华藏林场金强林站
关键词
掌叶大黄根腐病; 病原物; 分离鉴定; 致病性测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672 [草本作物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甘肃礼县种植的二年生掌叶大黄根腐病发病部位分离纯化,然后利用根部离体接种法致病性测定,旨在明确导致掌叶大黄根腐病的病原物,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从掌叶大黄根腐病株中共获得8种分离物,主要致病菌分别为粉红单端孢霉、尖孢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其分离频率随病原菌种类和植株发育进程而异,粉红单端孢霉和立枯丝核菌在不同生长期发病部位均可分离获得,分离频率分别为41.18%~55.56%和3.03%~44.44%,尖孢镰刀菌仅在生长后期获得,分离频率为9.09%。刺伤大黄幼根接种致病菌后,根腐病发病率均较无刺伤接种显著提高。尖孢镰刀菌潜育期最短,病斑面积最大,致病力最强,而粉红单端孢霉和立枯丝核菌潜育期长,病斑面积小,致病力相对较弱。以上说明伤口有助于掌叶大黄根腐病病原菌的侵染,建议掌叶大黄定植和栽培管理过程中要尽量保证植株的完整性,严防伤口产生。另外,利用根部离体接种法进行根腐病致病性测定操作简单,回接时间短,再分离率高,结果可靠,可在植物根部病害研究中应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99 / 20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板蓝根根腐病病原菌鉴定及抑菌中草药提取物的筛选.[D].马晶晶.河北农业大学.2007, 06
[2]   Development of codominant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nd 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 markers for the pea root rot pathogen, Aphanomyces euteiches [J].
Akamatsu, Hajime O. ;
Gruenwald, Niklaus J. ;
Chilvers, Martin I. ;
Porter, Lyndon D. ;
Peever, Tobin L. .
JOURNAL OF MICROBIOLOGICAL METHODS, 2007, 71 (01) :82-86
[3]   兰州市草坪禾草根腐病的发生及病原菌鉴定 [J].
古丽君 ;
徐秉良 ;
梁巧兰 ;
薛应钰 .
草业学报, 2009, 18 (04) :175-180
[4]   植物病原真菌对土壤种子库的影响 [J].
侯金伟 ;
南志标 .
草业学报, 2009, 18 (04) :241-250
[5]  
掌叶大黄籽粒营养物质积累动态及其发芽特性研究.[J].石有太;陈垣;郭凤霞;刘亚亚;王俊英;.中国中药杂志.2009, 15
[6]   掌叶大黄种子灌浆动态及其发芽特性研究 [J].
石有太 ;
陈垣 ;
郭凤霞 ;
刘亚亚 ;
屠彩芸 .
草业学报, 2009, 18 (03) :178-183
[7]   甘草叶斑病的发生与病原菌鉴定 [J].
阎合 ;
徐秉良 ;
梁巧兰 ;
薛应钰 ;
唐丽婧 ;
徐福祥 .
植物保护, 2009, (03) :111-114
[8]   新疆苜蓿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及其致病性研究 [J].
李克梅 ;
郭庆元 ;
赵莉 ;
陈祥忠 .
草业科学, 2009, 26 (05) :151-154
[9]   斐济金棕叶斑病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J].
谢昌平 ;
谭翰杰 ;
张能 ;
纪烨斌 .
植物保护, 2009, 35 (02) :67-71
[10]   一种简单快速的赤霉病菌单孢分离方法——平板稀释画线分离法 [J].
张昊 ;
张争 ;
许景升 ;
徐进 ;
张丽勍 ;
潘哲超 ;
田茜 ;
冯洁 .
植物保护, 2008, (06) :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