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秦岭勉略古缝合带中放射虫动物群的发现及其古海洋意义

被引:23
作者
殷鸿福
杜远生
许继锋
盛吉虎
冯庆来
机构
[1] 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南秦岭; 洋盆; 古海洋; 形成演化; 海盆; 放射虫; 超基性岩; 蛇绿岩; 古缝合带; 褶皱带; 构造带; 造山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8 [区域构造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秦岭造山带是华北板块、秦岭微板块、扬子板块多期次碰撞而成的复合造山带.近十年来,随着地矿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攻关和重大项目的推动,有关秦岭造山带的结构、演化及其动力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破,但也引起对一些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的争论.其争论的焦点之一是秦岭显生宙的古海洋格局、形成及演化历史和秦岭造山带的造山过程.张国伟提出了秦岭造山带古生代三块(华北板块、秦岭微板块、扬子板块)两线(商丹古缝合线、勉略古缝合线)的构造格局,并指出勉略古缝合带代表了已消失的南秦岭有限洋盆.但该洋盆的形成演化及闭合历史一直未取得可靠的古生物年代学证据.笔者首次在勉略蛇绿岩共
引用
收藏
页码:184 / 184
页数:1
相关论文
共 3 条
  • [1] 秦岭造山带的结构构造.[J].张国伟;孟庆任;赖绍聪.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5, 09
  • [2] 秦岭造山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M].叶连俊等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1991,
  • [3] 东泰岭复合山链的形成━变形、演化及板块动力学.[M].许志琴等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