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岩腐岩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13
作者
徐则民
唐正光
机构
[1] 昆明理工大学土木系
关键词
石灰岩; 岩体演化; 风化; 腐岩; 红土;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7.03.017
中图分类号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碳酸盐岩风化剖面非饱和带内的白色粉末状物质应属碳酸盐岩腐岩,剖面上部覆盖有一定厚度的土层是此类腐岩发育的必要条件。对昆明富民石灰岩风化剖面的研究表明,石灰岩腐岩呈白色或灰白色,结构疏松,密度、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为1.8081g/cm3、32.65%和774.8139×10-3μm2,其母岩的对应指标分别为2.6966g/cm3、0.05%和0.0084×10-3μm2,综合差异显著。石灰岩腐岩吸水性强、给水能力差,容水度30%,持水度25%。基于铸体薄片的显微观察发现,腐岩粒间孔隙及溶蚀孔隙发育,面孔率达19%;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见泥晶方解石集合体之间的蜂窝状溶孔和方解石颗粒之间的粒间孔。石灰岩向腐岩的转变是通过其结构体风化前锋的扩展实现的。微观尺度上,石灰岩结构体属非连续的颗粒集合体,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很强的潜在吸附能力。覆盖有土层的非饱和带多属潮湿环境,能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当在压力及浓度梯度驱动下侵入石灰岩结构体的水汽分子凝结为液态水时,可对方解石颗粒产生楔裂作用,削弱粒间或粒内的结构连接,使其集合体发生一定程度的体膨胀,从而形成腐岩壳。随着时间加长,风化前锋逐渐扩展,岩石结构体最终转化为腐岩结构体。石灰岩腐岩是在高湿度包气带环境中经吸湿膨胀作用形成的,是石灰岩物理风化的产物;渗入水的溶滤作用主要发生在腐岩的演化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421 / 427+439 +439-44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用岩-土显微特征示踪碳酸盐岩母岩的成土过程——以贵阳市大山洞岩-土剖面为例 [J].
李明琴 ;
张竹如 ;
王智勇 ;
徐进 ;
钱嵘 .
地球与环境, 2005, (04) :81-86
[2]   低渗透多孔介质和微管液体流动尺度效应 [J].
宋付权 .
自然杂志, 2004, (03) :128-131
[3]   论碳酸盐岩现代风化壳和古风化壳 [J].
李景阳 ;
朱立军 .
中国岩溶, 2004, (01) :57-63
[4]   高放废物处置库选址中低渗透介质地质研究的几个问题 [J].
郭永海 ;
吕川河 .
工程地质学报, 2003, (02) :133-137
[5]   试论碳酸盐岩上覆红土的形成模式及演化趋势 [J].
符必昌 ;
黄英 .
地质科学, 2003, (01) :128-136+141
[6]   贵州高原岩溶台地红色风化壳的物源辨析 [J].
王世杰 ;
孙承兴 ;
周德全 ;
李艳丽 .
第四纪研究, 2002, (06) :595-595
[7]   碳酸盐岩风化壳岩-土界面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过程——以贵州花溪灰岩风化壳剖面为例 [J].
孙承兴 ;
王世杰 ;
刘秀明 ;
冯志刚 .
矿物学报, 2002, (02) :126-132
[8]   碳酸盐岩储层中非渗透性隔层的识别及分类评价 [J].
徐樟有 ;
张国杰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1) :46-50+5
[9]   贵州碳酸盐岩红土中的粘土矿物及其形成机理 [J].
朱立军 ;
傅平秋 ;
李景阳 .
矿物学报, 1996, (03) :290-297
[10]   碳酸盐岩残积红土的结构、构造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J].
李景阳,王朝富,樊廷章,朱立军,陈筠 .
中国岩溶, 1995, (01) :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