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技术对策——以渤南油田义11井区为例

被引:11
作者
高宝国 [1 ,2 ]
滑辉 [2 ]
丁文阁 [2 ]
陈军 [2 ]
李华玲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2]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河口采油厂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流动单元; 开发技术对策; 提高采收率; 注采完善; 渤南油田;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3.06.024
中图分类号
TE348 [低渗透油田开发]; TE357.6 [];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渤南油田义11井区平面、层间和层内非均质性严重,进入特高含水期后,注采矛盾突出,自然递减率达到14.8%,产量快速下降。为减缓递减,改善开发效果,开展了开发技术对策研究。针对主力油层主体部位动用程度高,水淹严重的状况,通过不稳定注水和优化油井采液强度,实现控水稳油;针对局部注采不完善,储量水驱动用程度低的状况,通过完善和恢复注采井网,提高储量水驱动用程度;对合采合注井,通过分层注水和封堵高含水层,减缓层间矛盾;对采出程度低,含水率低的砂体边部和非主力油层,通过储层改造、分层注水、单层开采等措施,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区块开发效果明显改善,年递减率下降至4.1%,基本保持稳定,采收率进一步提高,由30.7%提高到32.0%。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99+103+117 +10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水驱不同注采位置油藏特征——以萨尔图油田北二西区块油藏为例 [J].
方伟 ;
张居和 ;
冯子辉 ;
张琨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2, 19 (05) :100-103+118
[2]   温米油田轻质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与技术对策 [J].
郑舰 ;
李顺明 ;
康波 ;
冯高城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2, 19 (05) :104-107+118
[3]   基于层间均衡驱替的分层注水井层间合理配注方法 [J].
崔传智 ;
姜华 ;
段杰宏 ;
杨勇 ;
王建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2, 19 (05) :94-96+117
[4]   渤南洼陷浊积砂体岩石学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以沙三段0—9砂组为例 [J].
刘瑞娟 ;
王永诗 ;
张博 ;
孙璐 ;
巩建强 ;
孙耀庭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1, 18 (06) :32-36+41+113
[5]   埕岛油田中高含水期综合调整对策研究 [J].
唐晓红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1, 18 (06) :90-93+117
[6]   二次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措施——以河南油区下二门油田H2Ⅱ油组为例 [J].
杨晓培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1, 18 (04) :61-64+115
[7]   水力压裂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J].
刘艳艳 ;
刘大伟 ;
刘永良 ;
杨建 ;
侯志 ;
邓莉 ;
付玥颖 .
钻井液与完井液, 2011, 28 (03) :75-78+97
[8]   大庆油区头台油田扶余油层小排距注水中后期综合调整方法 [J].
宋正江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1, 18 (01) :85-88+117
[9]   水力压裂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关键作用 [J].
李宗田 ;
李凤霞 ;
黄志文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0, 17 (05) :76-79+116
[10]   埕岛油田馆陶组提液时机及技术界限研究——以埕北11井区为例 [J].
任允鹏 ;
李秀生 ;
吴晓东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9, 16 (02) :91-9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