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zheimer病患者脑脊液中炎前和抗炎细胞因子以及凋亡信号分子的变化

被引:2
作者
李龙宣
许志恩
赵斌
邢孔鸯
唐荣华
机构
[1]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科
[2] 广东省台山市人民医院神经科
[3]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科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凋亡;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 白介素1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9.1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炎前和抗炎细胞因子以及凋亡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不同临床阶段神经病理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夹心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轻、中、重度AD患者、血管性痴呆(VD)患者与正常老年人脑脊液中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的水平;以蛋白印记法及激酶活性测定法检测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和活性。结果各AD组患者脑脊液中IL1β、TNFα的水平较其他组不同程度升高,而IL1ra则不同程度降低。各AD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随着痴呆程度的加重,IL1β与TNFα水平相应增高,IL1ra却相应下降,其中重度与轻度A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轻、中度AD尤其是中度AD患者caspase3含量和活性较VD患者及正常老年人明显升高(P<0.05或P<0.01),重度AD患者caspase3含量和活性虽显著高于正常老年人,但较之于轻、中度AD患者反呈下降趋势。相关分析显示,各AD患者脑脊液中炎前和抗炎细胞因子水平与caspase3表达量和活性之间无显著相关。结论炎前和抗炎细胞因子表达失衡造成的级联反应在AD脑损害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过度凋亡可能是轻、中度AD患者神经元退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重度AD患者凋亡可能不再是其脑损害的主要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212 / 21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 [1] 血浆IL-6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
    吴传深
    周东丰
    管振全
    [J].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03, (02) : 87 - 89
  • [2]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脊液中Fas抗原含量的变化
    刘孟渊
    王达平
    郭阳波
    刘广南
    刘惠纯
    郑朝盾
    陆泳
    [J]. 广东医学, 2000, (01) : 22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