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草地与苜蓿-作物轮作系统土壤微生物量与土壤轻组碳氮研究

被引:24
作者
王晓凌 [1 ]
李凤民 [2 ]
机构
[1] 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
[2] 兰州大学干旱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苜蓿作物轮作; 微生物生物量; 轻组碳和氮; 土壤有机碳; 土壤肥力;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6.04.032
中图分类号
S154.3 [土壤微生物学]; S541.9 [];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90503 ; 0909 ;
摘要
从2000年10月到2004年4月,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苜蓿草地、苜蓿-作物轮作农田以及常规耕作农田中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轻组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轻组有机碳和氮含量苜蓿-作物轮作系统高于苜蓿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以及它们占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氮的比苜蓿-作物轮作系统高于常规耕作农田。土壤呼吸商苜蓿-作物轮作系统低于苜蓿草地和常规耕作农田。14年生苜蓿草地土壤微生物含量高,分解腐化植物碎片的能力高,但土壤有机物质利用不经济,3年中土壤全氮含量并无显著增加,这说明该系统较高的物质循环能力仅维持高的土壤肥力,而不能继续提高土壤肥力。苜蓿-作物用地系统不但能克服长时间种植苜蓿造成的物质循环的浪费,而且维持了良好的土壤肥力,促进了土壤氮素的有效利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32 / 135+142 +14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黄土丘陵沟壑区苜蓿地土壤水分环境效应 [J].
赵姚阳 ;
刘文兆 ;
濮励杰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1) :85-91
[2]   半干旱黄土高原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与生态农业发展 [J].
李凤民 ;
徐进章 ;
孙国钧 .
生态学报, 2003, (09) :1901-1909
[3]   苜蓿生产力动态及其水分生态环境效应 [J].
李玉山 .
土壤学报, 2002, (03) :404-411
[4]  
黄土高原旱地农业的理论与实践[M]. 科学出版社 , 山仑,陈国良主编,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