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PY-GC分析技术在气源岩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2
作者
贾蓉芬
邵敏
刘德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广东广州
[3] 广东广州
关键词
热解-气相色谱技术; 气源岩; 内标法; 高演化地区; 固体沥青;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1.06.012
中图分类号
P632 [地球化学勘探];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1 ; 081802 ;
摘要
为了研究高演化地区气源岩的生气特征与生气潜力,分别采用热解温度为560℃不加内标、CDS2000热解系统,700℃加内标(聚苯乙烯)、由实验室自制热解系统的在线热解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对不同气源岩(代表性的煤、固体沥青及四川地区以下古生界碎屑岩为主的全岩)进行5s的快速热解分折。在对实验系统加内标定量的可行性进行了认真研究后,提出了产烃定量公式。560℃的热解谱图可清楚地将烃源岩分为生油、生气和生凝析油三种类型,并可根据谱图计算出油气比(GOGI)。根据700℃加内标的热解测试结果,计算了气源岩的热解烃总量和C1-5-C5-15-C15+组分的相对含量。热解烃总量随热演变程度增高而递减,其中以碎屑岩的热解烃量减低最快。相同样品的热解烃量与TOC和Rock-Eval测定结果具有很好的可比性。对比不同演化阶段热解产物的相对组成,显示低演化阶段的烃源岩热解产物以C1-5组分为主。由此表明,在高演化阶段,好的油源岩就是好的气源岩。较高演化阶段(测试前Ro为2.5%~4.2%)烃源岩的热解烃中C5-15含量呈增加趋势,这一结果与前人资料吻合,它除了表明C5-15组分的含量可能与烃存在的载体,如无机矿物或固体有机质对早期轻烃的包裹与吸附有关外,可能还揭示了有机质在石墨化过程中高演化阶段有着与低演化阶段不同的特性。固体
引用
收藏
页码:592 / 59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裂解气相色谱技术在煤成烃评价中的应用 [J].
孙永革 ;
盛国英 ;
傅家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6) :551-554
[2]   中上元古界生油岩中正、异构烷烃热演化的特征及热模拟实验 [J].
刘宝泉 ;
贾蓉芬 .
地球化学, 1990, (03) :242-248
[3]   裂解色谱研究高分子的链结构 [J].
金熹高 .
化学通报, 1978, (04) :53-64+27
[4]   热解气相色谱技术及其有机地球化学意义 [J].
叶继荪 .
地质地球化学, 1976, (01) :6-11
[5]  
华北地区煤系烃源层油气生成·运移·评价.[M].秦建中等著;.科学出版社.2000,
[6]  
中国煤岩学.[M].韩德馨等著;.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6,
[7]  
高分辨裂解色谱原理与高分子裂解谱图集.[M].(日)柘植新;大谷肇著;金熹高;罗远芳译;.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8]  
高分辨气相色谱及高分辨裂解气相色谱.[M].傅若农;刘虎威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