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模式选择——以贵州黔南州、黔东南州为例

被引:5
作者
刘德光
鲍洪杰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机制;
D O I
10.13965/j.cnki.gzmzyj10026959.2015.01.032
中图分类号
F325 [农村生产组织与经营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民族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是推进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是解决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和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的有效途径;贵州黔南州、黔东南作为农业发展主体区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土地流转不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空心化现象以及融资难等问题,因此民族地区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应分别从内部机制与外部机制二个方面入手进行破解。
引用
收藏
页码:136 / 13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宁夏战略定位与实现路径 [J].
鲍洪杰 ;
寿逸人 .
贵州民族研究, 2014, (07) :130-133
[2]   借鉴英国农业发展经验 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 [J].
赵金子 ;
贾中海 .
学术交流, 2014, (03) :105-108
[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多维发展形式和现实观照 [J].
楼栋 ;
孔祥智 .
改革, 2013, (02) :65-77
[5]   民族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对策——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J].
李忠斌 ;
饶胤 .
民族研究, 2011, (02) :21-31+107
[6]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模式探讨 [J].
赫修贵 .
学术交流, 2010, (05) :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