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杂交组合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附视频

被引:17
作者
刘忠祥
寇思荣
何海军
王晓娟
周玉乾
李志明
杨彦忠
机构
[1]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组合; 产量; 农艺性状; 灰色关联度;
D O I
10.16498/j.cnki.hnnykx.2011.17.026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灰色系统理论为依据,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5个玉米杂交组合的子粒产量与14个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组合的产量是由多种因素控制的,农艺性状中影响产量的因素顺序为:生育期>出籽率>行粒数>穗长>穗粗>千粒重>株高>穗行数>轴粗>穗位高>秃尖长>双穗率>倒伏率>空秆率。生育期、出籽率、行粒数、穗长、穗粗、千粒重等因素与产量的关系密切,对产量的构成影响较大。
引用
收藏
页码:5 / 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杂交玉米产量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J].
梁晓伟 ;
陈润玲 ;
雷晓兵 ;
卫勇强 ;
李林 ;
赵合林 .
江西农业学报, 2010, 22 (02) :16-18
[2]   灰色关联度分析和DTOPSIS法综合评价玉米新品种 [J].
卫勇强 ;
赵保献 ;
雷晓兵 ;
陈润玲 ;
梁晓伟 ;
李林 ;
宋汉强 .
江西农业学报, 2009, 21 (06) :11-14
[3]   玉米杂交组合产量相关因素的灰色关联度评价 [J].
李北齐 ;
赵苏维 ;
王贵强 ;
陈广凤 ;
姜德进 .
玉米科学 , 2006, (02) :44-46
[4]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玉米组合鉴定试验中的应用 [J].
孙海潮 ;
万金红 ;
郭安斌 ;
卢道文 ;
崔俊明 ;
宋长江 ;
裴振群 ;
刘智萍 ;
芦连勇 ;
牛永锋 ;
郑丽敏 .
玉米科学, 2006, (02) :47-49
[5]   夏玉米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J].
岳尧海 ;
周小辉 ;
杨贤成 ;
任军 ;
刘俊英 ;
不详 .
玉米科学 , 2004, (04) :21-22+25
[6]   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作物新品种综合评估初探 [J].
刘录祥 ;
孙其信 ;
王士芸 .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03) :22-27
[7]  
DPS数据处理系统[M]. 科学出版社 , 唐启义, 2010
[8]  
作物灰色育种学[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郭瑞林著, 1995
[9]  
灰色系统理论教程[M].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 邓聚龙著,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