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布局特征及空间重塑

被引:11
作者
孔令池
机构
[1]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
关键词
制造业布局; 胡焕庸线; 产业转移; 产业分工; 空间重塑;
D O I
10.16158/j.cnki.51-1312/f.2019.04.006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制造业布局的合理性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现阶段我国制造业布局的基本特征有:"胡焕庸线"两侧制造业布局形成明显的产业梯度,东南半壁呈"马太效应"的空间极化模式;经济地理格局开始由Krugman的"从分散到集聚"范式向Helpman的"从集聚到分散"范式转换,但产业转移和产业创新的动力不足,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衰退趋势明显;地区间产业专业化水平逐渐提升,不同产业在空间上开始分离,但依然存在较为明显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建构一个有效的协调和制衡机制、寻求政府与市场的结合是推进制造业布局合理化的合理逻辑。实现制造业布局合理化的实践策略在于:突破"胡焕庸线",实现地区产业均衡发展;形成产业的空间移动,显现比较优势;促成区域产业分工与协作,推动产业一体化发展。除此之外,东部率先创新引领、中部崛起发挥优势、西部开发强化举措、东北振兴深化改革,是制造业布局空间重塑的策略重点。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产业转移、要素集聚与地区经济发展 [J].
孙晓华 ;
郭旭 ;
王昀 .
管理世界, 2018, 34 (05) :47-62+179
[2]   产业布局的研究范式 [J].
胡安俊 ;
孙久文 .
经济学家, 2018, (02) :12-19
[3]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与扩散的时空分析 [J].
陈景新 ;
王云峰 .
统计研究, 2014, 31 (02) :34-42
[5]  
地理和贸易[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美)保罗·克鲁格曼(PaulKrugman)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