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rchhoff型偏移理论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展望——与光学绕射理论的类比、若干新结果、新认识以及若干有待于解决的问题

被引:8
作者
孙建国 [1 ,2 ]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2] 国土资源部应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理论开放实验室-波动理论与成像技术实验室
关键词
地震波; Kirchhoff型偏移理论; 研究历史;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D O I
10.13278/j.cnki.jjuese.2012.05.006
中图分类号
P631.4 [地震勘探];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Kirchhoff型偏移理论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以及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和评述,并对加权函数、偏移孔径、子波拉伸、振幅畸变、垂向与横向分辨率等问题进行了相对详尽的讨论。还对若干有待于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笔者在近几年内所取得的一些与Kirchhoff型偏移理论有关的新认识和新结果进行了介绍。为了充分地顾及反射地震成像和光学成像之间的渊源关系,采用了一种新的讨论方式,即首先对Kirchhoff绕射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概略的回顾,然后再通过类比的方式引入Kirchhoff型偏移成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程。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在Kirchhoff型偏移理论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已经形成。尽管如此,仍有一些遗留的或新出现的理论问题有待于解决,例如加权等时面分布叠加偏移的输出场分析和模型空间中的最优偏移孔径等等。由于Kirchhoff型偏移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加权绕射叠加而不是加权等时面分布,也由于GPU/CPU协同计算技术的出现已经使得加权绕射叠加的计算量问题不再形成瓶颈,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Kirchhoff型偏移在理论和实践上将达到统一,即将在实现上从加权等时面分布回归到加权绕射叠加。与此同时,在今后一个时期内的研究重点将会与Green函数的数学表述、局部相关反射信号(locally coherent events)的表示和处理、广义加权绕射叠加以及在模型空间中定义的最优偏移孔径等问题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521 / 1552
页数:32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Kirchhoff型反偏移场稳相分析(英文) [J].
孙建国 .
AppliedGeophysics, 2010, 7 (01) :18-30+98
[2]   偏移成像中的垂直分辨率 [J].
张东良 ;
孙建国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0, 25 (01) :231-237
[3]   Kirchh off型真振幅偏移与反偏移 [J].
孙建国 .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2, (06) :1-5
[4]  
不产生振幅和相位畸变的有限孔径偏移算子[A]. 孙建国.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 2003
[5]  
论基于波场延拓的真振幅偏移[A]. 孙建国.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 2004
[6]  
成像原理、成像过程及偏移像场的动力学特性[A]. 孙建国.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 2004
[7]  
电路[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罗先觉修订, 2006
[8]  
傅里叶光学[M].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吕乃光编著, 2006
[9]  
傅里叶光学导论[M]. 电子工业出版社 , (美) 古德曼 (Goodman, 2006
[10]  
反射地震资料偏移处理与反演方法[M]. 重庆大学出版社 , 贺振华等编著,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