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了可变电荷土壤和恒电荷土壤与 H+相互作用的机理,并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氢离子输入土壤后可以转化为表面正电荷、可溶性铝和可交换性酸。但是由于土壤的组成和性质不同,不同土壤中 H+三种去向的贡献不同。 H+转化为表面正电荷是由于土壤表面 Fe— OH、 Al— OH的质子化造成的。因此 H+转化为表面正电荷的能力与土壤中氧化铁的含量密切相关,从而可变电荷土壤中 H+转化为表面正电荷的贡献比恒电荷土壤中的大。 H+转化为可溶性铝的能力与土壤的矿物组成密切相关。随着 H+输入量的增加,土壤中可溶性铝的含量也增加。可变电荷土壤中可溶性铝增加的顺序为红壤 >赤红壤 >铁质砖红壤。在 H+的加入量小于 15 mmol/kg时,黄棕壤的可溶性铝介于红壤和赤红壤之间;当 H+的加入量大于约 15 mmol/kg时,黄棕壤的可溶性铝略小于赤红壤。棕壤的可溶性铝明显小于红壤和赤红壤,但比铁质砖红壤高。恒电荷土壤的可交换性酸量明显大于可变电荷土壤。但从总的看来, H+加入量的变化对可交换性酸量的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