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沓习惯实证研究的回顾

被引:12
作者
马明胜
机构
[1] 台州学院教育学院浙江省临海市
关键词
人格; 情绪; 心理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9 [应用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目的:探讨拖延习惯的内涵、分类及其成因。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EBSCO1990-01/2002-12期间的关于国外拖沓习惯方面的文章,检索词为“procrastination,cognition,emo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文章标题含有“procrastination”的英文文献,然后筛除没有明确对拖沓现象进行界定和分类,或未探讨拖沓成因的研究,对剩余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对拖沓内涵的研究。②对拖沓习惯的形成原因研究。③对拖沓分类的研究。④对习惯的研究。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资料200篇关于“procrastination″的研究,其中15篇文章符合纳入标准。资料综合:15篇文献包括综述1篇,研究原著14篇,排除重复性研究6篇,分别对不同文献对拖沓现象的界定予以整合,对拖延分类及其影响研究进行梳理。其中2篇文献阐述了拖沓习惯的内涵,3篇文献对拖沓习惯的分类做了叙述,6篇文献从拖沓与认知、情绪、人格特质3个方面分析了拖沓习惯的形成原因。结论:拖延习惯是该做的事和不应该延迟的行为之间的稳定连接;分类主要依据刺激的性质分为学业型拖沓和日常生活型拖沓,依据反应的性质分为决策型拖沓和强迫型拖沓,依据拖沓时间出现的长短分为典型拖沓和非典型拖沓;拖沓习惯的形成主要受个体认知,情感和人格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34 / 135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Conscientiousness, procrastination, and person-task characteristics in job searching by unemployed adults[J] . Clarry H. Lay,Rosemarie Brokenshire.Current Psychology . 199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