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碰撞造山系统

被引:99
作者
王惠初
陆松年
莫宣学
李怀坤
辛后田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2]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3]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北京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4] 天津
[5] 北京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北缘; 早古生代; 碰撞造山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2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柴达木盆地北缘在早古生代形成了一条碰撞造山带,该造山带结构保存较完整,可分辨出深俯冲板片、火山岛弧带、蛇绿杂岩带、岛弧深成岩带等组成单元。其中,俯冲板块主要由中元古代鱼卡河岩群和中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构成,在寒武纪末—奥陶纪可能全部或部分俯冲到岩石圈深部,发生了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火山岛弧主要由中基性火山岩、细碎屑岩等组成,成岩时代为晚寒武世—奥陶纪。蛇绿杂岩带由超镁铁质岩、辉长岩、玄武岩和少量硅质岩组成,形成于弧后扩张脊构造背景,成岩时代为寒武纪—奥陶纪。岛弧深成岩成分变化较大,由闪长岩变化到花岗岩,成岩时代为奥陶纪。而造山带北侧的欧龙布鲁克微陆块则具有双层结构,由德令哈杂岩和达肯大坂岩群构成基底,盖层为全吉群。
引用
收藏
页码:603 / 61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河岩群的地质特征和时代 [J].
王惠初 ;
袁桂邦 ;
辛后田 ;
郝国杰 ;
张宝华 ;
王青海 ;
田琪 .
地质通报, 2004, (04) :314-321
[2]   柴达木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中的岛弧火山岩 [J].
史仁灯 ;
杨经绥 ;
吴才来 ;
Tsuyoshi IIZUKA ;
Takafumi HIRATA .
地质学报, 2004, (01) :52-64
[3]   塔里木与扬子新元古代热-构造事件特征、序列和时代——扬子与塔里木连接(YZ-TAR)假设 [J].
陆松年 ;
李怀坤 ;
陈志宏 .
地学前缘, 2003, (04) :321-326
[4]   柴达木北缘鹰峰环斑花岗岩的时代及地质意义 [J].
肖庆辉 ;
卢欣祥 ;
王菲 ;
孙延贵 ;
尉向东 ;
邢作云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12) :1193-1200
[5]   中国西部柴北缘—阿尔金的超高压变质榴辉岩及其原岩性质探讨 [J].
杨经绥 ;
张建新 ;
孟繁聪 ;
史仁灯 ;
吴才来 ;
许志琴 ;
李海兵 ;
陈松永 .
地学前缘, 2003, (03) :291-314
[6]   柴北缘夹榴辉岩的片麻岩(片岩)地球化学、Sm-Nd和U-Pb同位素研究——深俯冲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 [J].
张建新 ;
万渝生 ;
孟繁聪 ;
杨经绥 ;
许志琴 .
岩石学报, 2003, (03) :443-451
[7]   柴达木盆地北缘滩间山群的构造属性及形成时代 [J].
王惠初 ;
陆松年 ;
袁桂邦 ;
辛后田 ;
张宝华 ;
王青海 ;
田琪 .
地质通报, 2003, (07) :487-493
[8]   青海柴北缘新元古代超大陆裂解的地质记录——全吉群 [J].
李怀坤 ;
陆松年 ;
王惠初 ;
相振群 ;
郑建康 .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3, (01) :27-37
[9]   青海锡铁山地区滩间山群的地质特征及同位素年代学 [J].
赵风清 ;
郭进京 ;
李怀坤 .
地质通报, 2003, (01) :28-31
[10]   柴达木盆地及相邻造山带区域断裂系统 [J].
汤良杰 ;
金之钧 ;
戴俊生 ;
张明利 ;
张兵山 .
地球科学, 2002, (06) :67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