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区试品种化学品质的研究

被引:11
作者
万超文
闫淑荣
王微
赵荣娟
郝耕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关键词
大豆;黄淮海地区;籽粒品质;品质评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研究了1985-1990年黄淮海夏大豆区试品种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不同试点的变化,鉴定出高蛋白质含量(44.05-46.64%)品种9个,高脂肪含量(22.58%)品种1个,兼用型双高(脂肪和蛋白质总量63.08-65.39%)品种14个,高蛋白大粒(蛋白质含量46.26%,百粒重25.97g)品种1个,高蛋白产量(1050-1200kg/hm2)品种10个。研究了蛋白质、脂肪、蛋白质+脂肪与蛋白质产量之间的关系。明确提出可选育兼用型双高和高蛋白含量的高产品种。确定了蛋白质、脂肪、蛋白质+脂肪、蛋白质产量4个品质指标的评价标准,探明了黄淮海地区的环境因素对大豆品质的影响,发现纬度由北至南大豆蛋白质含量由低至高的变化趋势。文中提出,大豆品质育种必须与不同地区的生态条件相结合。
引用
收藏
页码:3 / 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世界大豆生产及贸易回顾与展望 [J].
王育民 .
大豆通报, 1996, (02) :30-31
[2]   黄淮海地区大豆品种遗传改进 [J].
叶兴国,王连铮,刘国强 .
大豆科学, 1996, (01) :1-10
[3]   从大豆品质性状相关性谈品质育种策略 [J].
杨庆凯 .
作物杂志, 1995, (04) :32-32
[4]   世界大豆研究进展与动向 [J].
崔章林,盖钧镒 .
大豆科学, 1995, (02) :167-173
[5]   大豆高蛋白高产育种的可能性 [J].
王曙明 ;
胡明祥 ;
孟祥勋 ;
李爱萍 .
作物杂志, 1993, (01) :22-22
[6]   大豆胶状蛋白在糕点中的应用 [J].
赵乃新 ;
李淑贞 ;
陈霞 ;
许显滨 .
大豆科学, 1992, (01) :82-82
[7]   不同生态区域环境对中国大豆品质的影响 [J].
胡明祥 ;
于德洋 ;
孟祥勋 ;
万超文 .
大豆科学, 1990, (01) :39-49
[8]   冬小麦优质高产育种的几个生理参数的初步探讨 [J].
朱德群 ;
朱遐龄 ;
祁葆滋 ;
詹志红 ;
赵双宁 .
作物学报, 1988, (01) :71-76
[9]   中国大豆的蛋白资源 [J].
徐豹 ;
郑惠玉 ;
吕景良 ;
周肃纯 ;
邵荣春 .
大豆科学, 1984, (04) :327-331
[10]   大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与若干性状相关性的研究 [J].
吴冈梵 ;
张仁双 .
辽宁农业科学, 1983, (05)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