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断陷带太原—临汾部分的强地震平均复发间隔与未来危险段落研究

被引:33
作者
易桂喜
闻学泽
徐锡伟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
[2] 四川省地震局
[3]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历史地震; 震源段; 地震矩率; 平均复发间隔; 潜在危险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30 3年山西洪洞M8大地震距今已 70 0年 .为了分析长期地震危险性 ,本文将山西断陷带太原—临汾部分划分为 5个震源段 ,根据历史地震和GPS观测资料 ,估算出各段的平均地震矩率与强地震平均复发间隔 ,进而根据最近 30多年的台网地震资料计算获得的b值图象 ,分析不同段落现今应力积累的相对水平 .主要结果表明 :临汾盆地段的平均地震矩率为2 .2 1× 10 16 ~ 3.0 3× 10 16 N·m/a ,M7.5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估值为 15 6 0~ 2 14 0a .灵石—洪洞段M8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估值在 4 30 0~ 5 10 0a之间 ,相当于平均矩率为 2 .5 8× 10 16 ~ 3.10× 10 16 N·m/a .b值图象显示灵石—洪洞段与临汾盆地段现今处于低或较低的应力水平 ,可能反映自 130 3年M8和 16 95年M7.5大地震破裂后 ,这两段的断面强度至今仍未恢复 .候马段和介休—汾阳段具有相对较高的应力水平 ,并结合平均复发间隔估值 ,判定这两个段落可能是未来强震的潜在危险段 .
引用
收藏
页码:387 / 39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国大陆活动地块的运动与应变状态[J]. 李延兴,杨国华,李智,郭良迁,黄珹,朱文耀,符养,王琪,江在森,王敏.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S1)
[2]  
中国大陆的强震活动与活动地块[J]. 张培震,邓起东,张国民,马瑾,甘卫军,闵伟,毛凤英,王琪.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S1)
[3]   近10年华北地壳水平运动的若干特征 [J].
杨国华 ;
韩月萍 ;
王敏 .
中国地震, 2003, (04) :10-19
[4]   活动断裂的可变破裂尺度地震行为与级联破裂模式的应用 [J].
闻学泽 .
地震学报, 2001, (04) :380-390
[5]   活动断裂带的整体地震复发行为及其与分段地震复发行为的关系 [J].
易桂喜 ;
闻学泽 .
地震学报, 2000, (05) :527-537+560
[6]   山西1303年大地震破裂对相邻断裂段地震复发行为的影响 [J].
闻学泽 .
中国地震, 2000, (01) :25-30
[7]   关于公元649年临汾地震的讨论 [J].
丁国瑜 .
中国地震, 1998, (03) :41-45
[8]  
中国近代地震目录[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汪素云等主编, 1999
[9]  
活动断裂地震潜势的定量评估[M]. 地震出版社 , 闻学泽著, 1995
[10]  
中国历史强震目录[M]. 地震出版社 , 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 编,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