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掘进工血浆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测定及意义

被引:5
作者
林立
张强
张春之
曾晓立
机构
[1] 济宁医学院职业卫生与环境医学研究所
关键词
手臂振动; 血管内皮活性物质; 振动性血管损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35 [职业性疾病预防];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探讨手臂振动对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 ,对不同接振时间的煤矿掘进工进行血浆内皮素 (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的测定 ,并同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ET、AngⅡ随接振时间延长有明显增高趋势 (p <0 0 5 ,p <0 0 1) ,CGRP随接振时间延长有显著下降趋势 (p <0 0 1)。结论 :手臂振动可导致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改变 ,这种改变可能与振动性血管损伤、振动性白指有一定联系。
引用
收藏
页码:210 / 21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内皮功能与血管活性物质 [J].
陈情 ;
刘兆昶 .
心血管病学进展, 1999, (06) :360-361
[2]   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J].
徐荣良 .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1998, (04) :195-197
[3]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心血管疾病 [J].
田庆印 .
医学综述, 1995, (10) :451-453
[4]  
现代职业医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王莹等主编, 1996
[5]  
血管活性物质与临床[M].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 石湘芸等主编,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