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足迹理论方法的改进及应用

被引:22
作者
王书玉 [1 ]
卞新民 [2 ]
机构
[1] 山西财经大学环境经济系
[2]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复种指数;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盈余;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7.0327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针对生态足迹理论关于耕地一年只耕种一次的假设,对生态足迹方法中的耕地类足迹用复种指数进行调整,使计算得到的耕地类足迹是人们所需要的耕地面积而不是复种面积.用改进的方法,对江苏省滨海县和阜宁县两个区域生态经济系统1995—2003年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995—2003年,采用Wackernagel方法,滨海和阜宁的人均生态足迹分别由1.79hm2、1.38hm2增加为2.22hm2、2.81hm2,生态足迹中耕地足迹的比重分别由42.65%、45.73%下降为38.81%、38.85%;采用改进后的方法,滨海和阜宁的人均生态足迹则分别由1.43hm2、1.12hm2增加为1.88hm2、2.43hm2,生态足迹中耕地足迹的比重分别由28.45%、32.94%下降为22.89%、29.42%.表明采用改进后的方法所计算得到的生态足迹为土地面积,增强了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可比性;使得生态足迹的大小及构成发生变化,更能准确表征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977 / 198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沈阳市高校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研究 [J].
李广军 ;
顾晓薇 ;
王青 ;
刘建兴 ;
严欢欢 .
资源科学, 2005, (06) :140-145
[2]   1978年2003年中国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J].
陈敏 ;
张丽君 ;
王如松 ;
怀保光 .
资源科学, 2005, (06) :132-139
[3]   重庆市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量研究 [J].
孙凡 ;
孟令彬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7) :1370-1374
[4]   山区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以大别山区岳西县为例 [J].
舒肖明 ;
杨达源 ;
董杰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02) :243-247
[5]   生态足迹研究——辽宁省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J].
董泽琴 ;
孙铁珩 .
生态学报, 2004, (12) :2735-2739
[6]   甘肃省河西绿洲农业区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J].
蔺海明 ;
颉鹏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5) :827-832
[7]   城郊县域生态经济协调状态与发展能力分析——以河北新乐市为例 [J].
王书华 ;
张义丰 ;
毛汉英 .
地理科学进展, 2004, (01) :96-104
[8]   城市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以广州为例 [J].
郭秀锐 ;
杨居荣 ;
毛显强 .
地理研究, 2003, (05) :654-662
[9]   澳门2001年生态足迹分析 [J].
李金平 ;
王志石 .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02) :197-203
[10]   张家口市坝上地区生态足迹初步研究 [J].
胡孟春 ;
张永春 ;
缪旭波 ;
沈渭寿 ;
马荣华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2) :317-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