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曲河道内最小生态需水研究

被引:7
作者
郑超磊 [1 ,2 ]
刘苏峡 [1 ]
舒畅 [1 ,2 ]
张守红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生态需水; 栖息地指标; 加权可利用栖息地面积(WUA); 泥曲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生态需水研究是水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目前计算河流生态需水的方法极多。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结合河道断面和河道内生物信息,建立生物栖息地指标与流量之间的关系。生物栖息地指标包括:平均流速、水面宽、平均水深、湿周、过水断面面积、水力半径以及加权可利用栖息地面积(WUA)等,综合这些栖息地指标与流量的关系确定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区泥曲河道内最小生态需水,为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可调水量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利用流速、水深、过水断面面积和水力半径确定河道最小生态需水小于多年平均流量的10%,利用水面宽、湿周、WUA等计算的结果分别是多年平均流量的56%、48%和32%。最终确定泥曲泥柯站河道内最小生态需水为19.3 m3/s,朱巴站最小生态需水为29.8 m3/s,位于Tennant法计算结果的"较好范围"生态需水等级,可以对河流栖息地提供比较好的保护。
引用
收藏
页码:329 / 33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基于IFIM方法的河流生态环境模拟研究.[D].英晓明.河海大学.2006, 08
[2]   基于栖息地模拟的河道生态需水量多目标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J].
郝增超 ;
尚松浩 .
水利学报, 2008, (05) :557-561
[3]   基于物理栖息地模拟的河道内生态流量研究 [J].
张文鸽 ;
黄强 ;
蒋晓辉 .
水科学进展, 2008, (02) :192-197
[4]   河道汇流口水力特性对鱼类栖息地的影响 [J].
王晓刚 ;
严忠民 .
天津大学学报, 2008, (02) :204-208
[5]   雅砻江干流河道内生态需水量生境模拟法研究 [J].
吴春华 .
生态科学, 2007, (06) :536-539
[6]   基于生物习性和流量变化的南水北调西线调水河道的生态需水估算 [J].
刘苏峡 ;
夏军 ;
莫兴国 ;
林忠辉 ;
刘昌明 ;
轩晓博 ;
吴春华 .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07, (05) :12-17+21
[7]   基于生态水深-流速法的河段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 [J].
李梅 ;
黄强 ;
张洪波 ;
张俊华 .
水利学报, 2007, (06) :738-742
[8]   辽河流域浑河、太子河生态需水量研究 [J].
张远 ;
郑丙辉 ;
王西琴 ;
胡成 .
环境科学学报, 2007, (06) :937-943
[9]   河道内生态需水量估算的生态水力半径法 [J].
刘昌明 ;
门宝辉 ;
宋进喜 .
自然科学进展, 2007, (01) :42-48
[10]   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减水河段生态需水量研究 [J].
王玉蓉 ;
李嘉 ;
李克锋 ;
芮建良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01) :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