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名与政治认同:社交媒体中的政治话语争斗——以孔庆东“粗骂”为例

被引:10
作者
金萍华
机构
[1]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
社交媒体; 污名; 互为污名者; 政治话语; 政治认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研究在梳理社交媒体中政治话语争斗背景的基础上,基于"污名"理论提出"互为污名者"概念并进一步提出研究假设:社交媒体中政治话语争斗中的"污名"是"政治认同"的重要意义来源,"污名"不会如某些传统污名研究所指出的导致"认同危机","污名"促进"政治认同"的形成。本研究采用"污名"研究的"互动"方法论范式分析孔庆东三次"粗骂"事件,得出"孔庆东采用互为污名化方式以呈现自身政治认同"之结论,此结论证成研究假设。本研究认为,以语言暴力获取的话语权力无以证成政治认同的合法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23 / 130+57 +5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当代社会思潮中的激进与保守、左与右之争 [J].
顾肃 .
浙江学刊, 2013, (01) :94-101
[2]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网络意见领袖? [J].
胡泳 .
新闻记者, 2012, (09) :8-13
[3]   网络自由主义思潮趋向偏激 [J].
刘瑞生 .
人民论坛, 2012, (24) :74-75
[4]   以公共语言讨论公共事件——评孔庆东“香港人,很多,是狗!” [J].
任韧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2, 34 (03) :136-137
[5]  
“脏话风”为何越刮越烈[J]. 单仁平. 上海采风. 2012(01)
[6]   “五毛党”及其他 [J].
劳麟书 .
咬文嚼字, 2012, (01) :36-37
[7]   表达·交流·争论·整合——新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变化与反思 [J].
涂光晋 ;
吴惠凡 .
国际新闻界, 2011, 33 (05) :16-23
[8]   污名研究:基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交互视角分析 [J].
管健 .
江淮论坛, 2007, (05) :110-115
[9]  
影响当代中国的三大社会思潮[J]. 房宁. 复旦政治学评论. 2006(00)
[10]   政治认同——政治实践的范畴 [J].
方旭光 .
兰州学刊 , 2006, (09) :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