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对多环芳烃菲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研究

被引:41
作者
范淑秀 [1 ]
李培军 [1 ]
巩宗强 [1 ]
何娜 [1 ]
张利红 [1 ]
任婉侠 [1 ]
VAVerkhozina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2] 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闽诺格拉多夫地质化学研究所
关键词
苜蓿; 植物修复; 多环芳烃; 菲; 污染土壤;
D O I
10.13227/j.hjkx.2007.09.041
中图分类号
X53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120405 ;
摘要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苜蓿(Medicago sativaL.)对多环芳烃菲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多环芳烃菲对苜蓿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土壤中菲初始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445.22 mg/kg条件下苜蓿茎叶和根的生物量最小,仅为无污染对照土壤的57.31%和31.20%.经过60 d的修复试验,苜蓿能够明显促进土壤中菲的降解.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菲的去除率分别为85.68%91.40%和75.25%86.61%.同处理中根际土壤中菲残留浓度低于非根际土壤,而脱氢酶活性高于非根际土壤.无论是在非根际还是根际土壤中随着菲初始浓度增大,菲降解率和脱氢酶活性降低.脱氢酶活性与降解率的关系表明,脱氢酶活性与菲降解率显著正相关.所以植物根系的存在能够有效促进土壤中多环芳烃菲的降解.
引用
收藏
页码:2080 / 208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水溶性有机物对植物吸收菲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J].
占新华 ;
周立祥 ;
万寅婧 ;
蒋廷惠 .
环境科学, 2006, (09) :1884-1888
[2]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特征 [J].
张迪瀚 ;
马永亮 ;
贺克斌 ;
段凤魁 ;
贾英韬 ;
奥田知明 ;
田中茂 .
环境科学, 2006, (07) :1269-1275
[3]   单嘧磺隆对土壤呼吸脱氢酶和转化酶活性的影响 [J].
李永红 ;
高玉葆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6) :1176-1181
[4]   五氯酚(PCP)污染土壤模拟根际的修复 [J].
何艳 ;
徐建民 ;
汪海珍 ;
吴愉萍 ;
陈菁青 .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05) :602-606
[5]  
XU Sheng-you~ 1, 2, CHEN Ying-xu~ 1, *, LIN Qi~1, WU Wei_xiang~1, XUE Sheng-guo~1, SHEN Chao-feng~1(1.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9, China. 2. Department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Huangshan University, Huangshan 245000, China. ).Uptake and accumulation of phenanthrene and pyrene in spiked soils by Ryegrass(Lolium perenne L.)[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5(05):817-822
[6]   黑麦草对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及机制 [J].
高彦征 ;
凌婉婷 ;
朱利中 ;
沈其荣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3) :498-502
[7]  
GAO Yan zheng, ZHU Li zhong\+*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8, China..Phytoremediation for phenanthrene and pyrene contaminated soil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5(01):14-18
[8]   环境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J].
徐君 ;
项劲松 .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4, (06) :35-38
[9]   菌根真菌对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修复研究 [J].
刘世亮 ;
骆永明 ;
丁克强 ;
李华 ;
曹志洪 ;
吴龙华 ;
宋静 .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02) :197-203
[10]   有机物及重金属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J].
旷远文 ;
温达志 ;
周国逸 .
生态学杂志, 2004, (01) :9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