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差分GPS测量则木河断裂地震微地貌特征

被引:14
作者
任治坤
田勤俭
张军龙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关键词
则木河断裂; 地震微地貌; 后差分GPS; 地表破裂带; 活动速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地震微地貌是研究古地震的重要证据。发生在则木河断裂带上的1850年地震的地表破裂带在人类活动较少的地区得以保存完好。研究区内地形起伏大,断塞塘、断层陡坎、鼓包等微地震地貌特征明显,在三维视图内可直观反映测量区内的这些地貌特征。利用后差分GPS方法测量断裂活动形成的地震微地貌,水平测量精度可达0.5 m,DEM精度可到一个像元1m,是定量化研究地震微地貌的一种新方法。测量结果表明,大箐梁子顶部七条干沟对应多次古地震事件;大箐梁子顶部鼓包被断裂断错,断塞塘沉积区向南迁移,鼓包最新断错约4 m,大箐村南山坡形成50 cm高断层陡坎。说明大箐梁子一带地震活动性较强,且以挤压构造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