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遮蔽了的“康德问题”——康德对“两种实践”的区分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20
作者
俞吾金
机构
[1] 复旦大学哲学系上海市
关键词
康德问题; 现象; 物自体; 技术地实践的; 道德地实践的; 当代意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516 [德国哲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康德哲学中,存在着一个隐性的“康德问题”,那就是他对“两种实践”的区分。康德从现象和物自体的两分出发,把人的实践分为“技术地实践的”活动和“道德地实践的”活动。前者属于现象界,涉及到人的行动与自然规律的关系;后者属于物自体界,涉及到人的行动自由与规范的关系。在后康德哲学的发展中,随着物自体的被消解、科学技术和实证主义的发展,“技术地实践的”活动成了统一的实践概念的代名词,“道德地实践的”活动的维度被掩蔽起来了。在当代哲学中,“道德地实践的”活动开始受到高度的重视。于是,“康德问题”重新成为焦点,并显示出它的重要的理论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论实证精神.[M].(法) 孔德 (Comte;A.) ; 著.商务印书馆.1996,
[2]  
逻辑学讲义.[M].(德)康德著;许景行译;.商务印书馆.1991,
[3]  
批判哲学的批判.[M].李泽厚著;.人民出版社.1984,
[4]  
哲学笔记.[M].列宁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4,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60,
[6]  
Wissenschaft der Logik(1)..G.W.F.Hegel;.Suhrkamp Verlag.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