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制度成本与中国经济增长

被引:7
作者
周其仁
机构
[1]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关键词
弗里德曼; 物价总水平; 中国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 商品本位; 金本位制; 货币制度; 货币数量; 价格总水平; 货币主义; 弗里德曼主义; 货币论; 制度成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22.5 [通货膨胀];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01 ; 020203 ; 020204 ; 0201 ; 020105 ;
摘要
对物价指数的结构性分析并不能帮助人们认识通胀。面对通货膨胀的压力,应该到超发的货币数量中去寻找原因和治本之策。本轮货币过多的主要原因是开放条件下汇率机制的歪曲。在通胀已经形成的条件下,物价管制不但不能抑制通胀,而且会因为增加经济运行的制度成本而损害中国经济增长。反通胀要走釜底抽薪的路线,即校正汇率失衡、从紧控制货币总量。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消除人民币升值恐惧症,实现向经济平衡发展的过渡 [J].
余永定 .
国际经济评论, 2003, (05) :5-11
[2]  
挑灯看剑[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周其仁著, 2006
[3]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M].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英)R.布托(RogerBootle)著, 2004
[4]  
宋国青2007年2月24日在北大CCER中国经济观察第12次报告会上的报告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