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移动性评价:四种方法比较

被引:46
作者
章明奎
方利平
周翠
机构
[1]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重金属; 生物有效性; 移动性; 化学形态; 提取方法;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6.0297
中图分类号
X53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120405 ;
摘要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积累可增加土壤对生态环境的危害,而这种危害与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有关.本文以植物体重金属浓度和地表径流重金属浓度为依据,比较研究了总量法、化学形态分级法、有效成分提取法和淋洗法4种方法评价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移动性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不同方法的评价结果有较大的差异.由于不同土壤的重金属组成有很大的差异,总量法难以反映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移动性;化学形态分级法中的交换态重金属可较好地反映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移动性,有机质结合态和碳酸盐结合态的某些重金属与其生物有效性和移动性也有一定的联系,而氧化物结合态、残余态重金属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移动性无关;用淋洗方法溶出的重金属量可很好地反映地表径流中重金属的浓度,也可较好地反映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5种化学提取剂提取有效态重金属的结果表明,稀盐(0·01mol·L-1CaCl2)和1mol·L-1NH4OAc提取的土壤重金属量与植物中重金属的积累和地表径流中重金属浓度均显著相关,可较好地表征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移动性,其中稀盐(0·01mol·L-1CaCl2)提取的重金属最适于评价重金属的可移动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501 / 150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芦竹对不同重金属耐性的研究 [J].
韩志萍 ;
胡正海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1) :161-165
[2]   HEAVY-METAL MIGRATION IN SOILS AND ROCKS AT HISTORICAL SMELTING SITES [J].
MASKALL, J ;
WHITEHEAD, K ;
THORNTON, I .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HEALTH, 1995, 17 (03) :12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