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中的协调思想分析

被引:64
作者
李小建 [1 ,2 ]
罗庆 [1 ]
机构
[1]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省“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2]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城镇化; 城乡聚落; 等级规模; 城乡和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针对城市化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文从"人地关系"理论出发,提出新型城镇化本质上应强调城乡协调,全面整合城乡聚落体系,使大小不同、功能不同的各类聚落,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除了大、中、小城市及村镇协调发展之外,还应考虑景观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相协调,居住城镇化与公共服务城镇化相协调,有型的城镇化与无形的城镇文化相协调;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政府作用应与市场作用协调,其中市场推动是主要的动力,政府只能根据市场规律,顺势而为,恰当助推;城镇化实施中,要注意上下协调,首先预测区域未来的人口发展趋势和城乡格局,再根据城乡聚落等级、规模结构和空间结构,规划每个聚落的区位及发展规模。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的新区建设与土地集约利用 [J].
方创琳 ;
马海涛 .
中国土地科学, 2013, 27 (07) :4-9+2
[2]   在高度城镇化基础上实现城乡一体化 [J].
党国英 .
农村工作通讯, 2013, (02) :22-26
[4]   中国县域城镇化的空间特征与形成机理 [J].
刘彦随 ;
杨忍 .
地理学报, 2012, 67 (08) :1011-1020
[5]   还原论与农户地理研究 [J].
李小建 .
地理研究, 2010, 29 (05) :767-777
[6]   中国农村宅基地转型的理论与证实 [J].
龙花楼 .
地理学报, 2006, (10) :1093-1100
[7]   乡村地理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J].
石忆邵 .
地理学报, 1992, (01) :80-88
[8]   我国农村聚落地理研究历史及近今趋向 [J].
金其铭 .
地理学报, 1988, (04) :311-317
[9]  
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M]. 商务印书馆 , (德) 克里斯塔勒, 2010
[10]  
发展中的中国现代人文地理学[M]. 商务印书馆 , 吴传钧,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