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反本质主义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本质观、人的本质与教育的本质

被引:24
作者
张正江
机构
[1]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反本质主义; 马克思主义本质观; 人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 文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0 [教育学];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马克思主义本质观认为,本质即事物的根本性质,本质与现象统一于事物中,本质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人的本质有界本质、类本质、个性本质三个层次。教育本质也具有三个层次:教育的类本质、种本质和亚种本质。教育本质上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它是以凝结了人类生命本质力量的文化来滋养、培育和增强人的生命本质力量,提高人的类本质,发展人的个性本质,教人正确对待人的界本质,使人的本质与生命力量充分而全面地发展,使人成为完人。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与中国教育学研究 [J].
石中英 .
教育研究, 2004, (01) :11-20
[2]  
人学原理.[M].陈志尚主编;.北京出版社.2005,
[3]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0,
[4]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陈向明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5]  
哲学笔记.[M].(苏)列宁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93,
[6]  
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论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室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7]  
自然辩证法.[M].恩格斯 著;于光远等 译编.人民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