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工物的社会化

被引:10
作者
雷毅
机构
[1]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北京
关键词
人工物; 社会物; 产业哲学;
D O I
10.16392/j.cnki.14-1057/c.2005.06.014
中图分类号
N031 [自然辩证法];
学科分类号
0101 ;
摘要
人工物必须经过产业化过程才能对社会产生影响,人工物社会化的背后所反映的是科学、技术、工程与产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当代哲学必须关注产业问题,只有形成对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的整体性研究才能更准确地揭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6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产业研究论纲 [J].
陈昌曙 .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4, (11) :48-54
[2]  
工程·技术·哲学.[M].刘则渊;王续琨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3]  
技术创新进化论.[M].[英]约翰·齐曼(JohnZiman)主编;孙喜杰;曾国屏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01,
[5]  
技术哲学引论.[M].陈昌曙 著.科学出版社.1999,
[6]  
海德格尔分析新时代的科技.[M].(德)绍伊博尔德(Seubold;Gunten)著;宋祖良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7]  
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论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M].于光远等编;.科学出版社.1988,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人民出版社.1972,